新锐观察
□四川朱昌俊
1月3日晚间,安徽合肥普降大雪。4日上午,合肥市区内5个公交站台因顶部积雪未能及时清理,承载压力过大导致垮塌,多名市民受伤,其中一名伤者医治无效去世。当地媒体报道称,死者是在望江路与石台路交口的秀水花园站台被砸伤。一名合肥市民告诉记者,望江路一带公交站台于2017年初投入使用,站台顶部为玻璃材质。(据《新京报》1月4日报道)
一场大雪,压垮了多个公交站台,直接导致多名市民死伤,的确让人始料未及。这场悲剧到底只是“天灾”,还是有着“人祸”原因,不得不引人猜想。最新消息是,该公交站台的建设单位曾因施工进度缓慢,被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管理严重不到位”,并处罚款。那么,这次“事故”是否与此有关,当地相关部门必须加以调查,给市民与死者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在个案之外,这起“意外”事件的发生,再次敲响了城市安全风险管理的警钟。较之过去,现代城市在硬件方面对各种气候灾害的抵御能力,显然是增强的。但与此同时,城市越来越大,建筑、公共设施越来越密集,人口越来越多,城市的安全也显示出其脆弱性的一面。因为城市的运转如同一部精密的机器,需要各个“零件”的紧密协作,并辅以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比如公共设施的质量,就必须对天气因素有足够的预判,对于特殊天气的预警必须完备和高效。像这次事件,仅仅因为一场雪,刚建成一年的公交站台就垮塌,无论是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偷工减料”,或是相关质量标准压根就未将下雪天气的因素考虑在内,都堪称是“人祸”,都是对现代城市风险管理要求的背离。
无论是雨雪、高温还是台风等极端天气,大多数时候都不过是扮演了城市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能力的检测者角色,而非决定性因素。因为,任何一个在平时看起来的“小问题”,在外部条件变化下,都可能被无限放大。那么,在日常的城市管理和风险防范中,就必须未雨绸缪,杜绝侥幸心理,切实提高城市在安全、秩序保障等方面的冗余度,避免因“低级”错误带来“致命”影响。
城市硬件的快速发展,若无精细化管理和严谨的安全风险防范机制作支撑,那么,城市愈发繁荣就愈可能体现出其脆弱性和不确定性的一面。小到一场降雪,一个不出水的消防栓,都可能展现出让人不可忽视的“蝴蝶效应”。就此而言,大雪压塌公交站台虽属个案,却未尝不是对所有城市的警示。
新闻推荐
1月4日上午9时许,合肥市望江路卫岗公交站及其以西多个公交站被雪压倒,致使20多名市民受伤,主要是头部外伤、脑外伤、腰腿部外伤,其中2人住院治疗。记者从安徽省气象台获悉,安徽境内3日起多地出现暴雪...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