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鸿 冉韬 摄影报道
11月29日,夜幕下的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史集行政村王圩中心村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虽然天气寒冷,不少村民依然聚集在这里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
这几年,村里面貌越变越美丽,大伙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开展,让村民们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以美丽环境为底 乡村变乐园
当天上午9时许,记者走进王圩中心村,只见宽阔平整的道路两旁是一栋栋规划整齐的两层小楼,民房带有浓郁的皖北地方特色,红墙白瓦、错落有致,墙面的瓷砖上组合成一幅幅吉祥图案和《论语》经典名句,文化氛围浓厚。四季常青的植被装饰在房前地头,给人留下整洁干净,清新优美的第一印象。村庄的四周环绕着大面积农田,风儿吹过原野,剔透的雨露和碧绿的树林田地交相辉映,层层浸染,宛若一幅动人的田园画卷。但是现代科技的福利也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休闲广场上琳琅满目的新型健身器材,充满了现代时尚的气息;标识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标志的环保垃圾桶,被安静地摆放在路旁;沿着街道的路灯举着块块“能量板”收集阳光,惬意地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现在村子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大到让我这个从小在这里长大的人也差点认不出来。昔日脏乱差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了优美动人的美丽乡村,现在来我们村的人哪个不夸咱村美如画!”正在村里散步的王多宽大叔在了解记者来意后,热情地客串起了导游的角色,介绍起村子里近些年来的变化,“过去村里不通自来水,喝口水都得用压井忙乎半天;卫生环境差,河塘沟渠里都是生活垃圾,旱厕扎堆,蚊蝇乱飞,风一吹那滋味别提了!家家户户夏天都不敢开门的;路况差,我家娃在合肥工作,按说从合肥到村里走高速也就一个多小时,但他平时就是不爱回家,为什么呢?路况太糟糕了,坑坑洼洼的石渣子路,出租车司机一问到我们村的就得另加钱;到了下雨天,村里地势低的地方积水都能漫过膝盖,我媳妇去看下住村子西边的老母亲,来回都得趟水,现在10分钟的路过去得走上半小时,真是苦不堪言啊!现在,一切都变了,走在村子里宽阔平坦的马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整个人感觉精神十足,不瞒你说,我现在新添了个爱好,就是饭后遛弯,既健身又能欣赏乡村美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这都是美丽乡村带来的新气象。”
“这几年,在区镇两级政府的带领和支持下,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我们一边重整村容村貌,一边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圩中心村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王圩中心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扶持下,投入专项建设资金500万元,对村域内的居住生活环境、水体、基础设施进行了综合整治,截至目前,购置垃圾桶100只,新建垃圾收集点1座,清运存量垃圾近2500多吨,清洁水体(沟渠清理1500多米,沟塘6处),拆除乱搭乱建11处,清理房前屋后杂物83处,清除“牛皮癣”、小广告200多处,补植道路绿化树木170棵,安装绿化栏500米,新建三格化水冲式厕所56个,水冲式公厕2座,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铺设管道1800米,新建健身文化广场6000平方米,硬化道路3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5盏,粉刷农房外墙4万平方米等。以上项目的实施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提升。
以美丽生态为本 农田变“金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乡村建设还激活了美丽经济,“稻田+养殖”的高效种养模式在当地大行其道,昔日普通的农田变为农民手中致富的“金山”,生态红利不断释放,好山好水好空气成了他们的制胜法宝,村民王海树家开办的家庭农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当天中午11时许,记者来到王海树家庭农场,看到他家的稻田显得格外与众不同,站在稻田边,偶尔就能到看到同一片池塘中时不时有一条条黑影浮动,时而沉入水底,时而冒出水面,吐出朵朵水泡,池塘周围的水稻也被水里的生物触碰的簌簌作响。“这水里的可都是宝贝。”王海树老人告诉记者,自家农场流转了3公顷左右的土地,都采用了这种“稻鳅共生”的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收入远远高于单纯种植水稻。而记者刚刚看到的黑影,其实就是泥鳅在水中翻滚、腾跃的身影,标志着泥鳅已经成熟,收获的时节来了。
据了解,“稻田+养殖”示范模式,是利用稻田的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在水田地里既种水稻又养泥鳅,从而实现稻鳅双丰收。“水稻能在夏天为泥鳅遮荫,稻田的微生物可供泥鳅食用,而泥鳅能为稻田松泥,粪便也可以为稻田增加有机肥,两者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王海树老人告诉记者,稻田里套养泥鳅,不仅经济效益高,而且符合绿色农业发展方向。由于稻田里只施农家肥,不施化肥,稻谷的产量不是很高,但是稻米品质很好,能卖高价,加上稻田里的泥鳅是以蜉蝣生物为主食,只喂少量的饲料,所以品质也很好,因此他家的稻米和泥鳅一上市都很抢手,不愁销路,今年预计仅泥鳅一项销售收入就可达30多万元。
据介绍,史集村王圩中心村位于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东边,区位优势明显,村域土地资源丰富。当地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三大块,分别是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目前,史集村王圩中心村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在整个毛集实验区乡镇的年收入中名列前茅,而这一切除了得益于当地村民的踏实勤奋,与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外部良好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以美丽村风为基 文化生活美起来
“日子一天天富裕了,老百姓对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需求也变得越来越热切起来,创建美丽乡村不是为了一块牌子,而是将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让大家生活得更加舒心,更加顺心,更加幸福。” 史集村王圩中心村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村子里配套的主、次水泥道路、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太阳能路灯以及绿化设施等,为村民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而健身文化广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设施,则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让大家过上了有文化滋养的幸福日子。
华灯初上,在村子的文化广场上已经聚齐起众多爱好文艺的村民,大家一起唱歌跳舞,锻炼身体,自得其乐。“过去,农闲的时候大家通常打麻将、喝酒。现在不同了,风气变了,大家的思想意识也变了,广场舞队、腰鼓队、篮球队等各种文艺团体开始兴盛起来,大家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文化生活真正美起来啦!”村民陈昌梅对村里精神风貌的转变,感触颇深,她的话引起了周边锻炼的村民共鸣。
“借力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村还先后开展了‘和睦好夫妻\’、‘互敬好婆媳\’、‘孝顺好儿女\’、‘五好文明家庭\’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村民道德建设,努力传播正能量,提高村民的道德水平,营造农村和美、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史集村王圩中心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图一:整洁美观充满地方特色的农房
图二:王海树老人查看稻田中泥鳅生长情况
新闻推荐
国内共享汽车EVCARD在合肥又有大动作了,大批最新定制版iEV6E已陆续上线。记者获悉,即日起,将有600辆最新款EVCARD在街头供大家使用,加上之前入驻合肥时投放市面的300辆共享汽车,EVCARD已成为合肥市面...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