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好的作品要把笔触伸进读者心里”

来源:合肥晚报 2017-11-07 10:02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著名作家叶辛在合肥谈写作

○图为叶辛在接受记者采访

11月5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做客由合肥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协办的“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主讲《创作的多元形态——以四个精彩的小故事为例》。叶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作协上万名会员,中国不缺把名字印在书上的作家,缺的是把名字印在读者心上的作家。好的作品只有把笔触伸进读者的心里,才能成为经典。

四个故事谈文学创作

当天下午,叶辛与现场观众分享了4个与创作有关的故事。这4个小故事,有一个故事跟叶辛本人的创作有关,另外3个故事则是其他文艺家的故事。在叶辛看来,通过4个小故事,大家可以了解到,创作是生命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和结果。

叶辛表示,分享4个小故事,一方面是希望大家热爱读书,另一方面希望大家如果在生活中有感受,不妨把打动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叶辛坦言,他从小就喜欢文学,写作已经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即使出差,我也会带个本子,想到什么,坐在火车上飞机上也会记下来。”

当过知青的叶辛认为,作家在某种程度上和农民比较像,“农民今天种地、明天种地、后天也要种地,农民丰收后会很高兴,但不会因为一年的丰收,第二年就不种地了。作家的工作也是,不管是作家本人的精神需求,还是职业习惯,都会一直写下去。”

知青岁月打开创作大门

1969年,叶辛到贵州插队下乡,也因为在贵州的岁月,让他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农村,也开启了他文学创作的大门。除了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创下收视纪录的《蹉跎岁月》和《孽债》,叶辛还写了多部有关知青的作品。

叶辛告诉记者:“命运使得我从上海去贵州下乡,起初我会觉得那里落后,山头比人头还多,但当我跟当地老乡吃、喝、生活、劳动在一起,我也慢慢适应并开始喜欢吃辣,慢慢我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我会用他们的眼睛去看待大都市。”

“半个上海人,半个贵州人。”这是叶辛常挂在嘴边的话,“当我的上海人、贵州人两种眼光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我的创作也就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比如《孽债》这本书,就是借着5个乡下长大的小孩的眼睛,来看上海的高楼、自动电梯、外滩……”

好作品要写到读者心里

叶辛认为,如果真的爱好文学,就应该静下心来写作和读书,“多读一本世界名著,改变不了一顿晚餐的饭食,也改变不了住宿条件,但人的精神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整个国民的素质都会得到提高。”

谈到创作时,叶辛更直言:“这个时代,中国作家协会有上万的会员,我们不缺作家,缺的是有创新、有独到见解的作家,缺的是能写出与中国老百姓融为一体的作品的作家。”

“作家的名字是写在读者心上的,优秀作家的名字是写在人民心上的,好的作品只有把笔触伸进读者的心里,才能成为经典。”叶辛最后说道。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周洪 文/图

新闻推荐

群众公议 “议”出实效

我市已开展公议活动782场,评议案件2937件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好的作品要把笔触伸进读者心里”)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