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霈霖) 9月29日,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中科院统一领导,中科大作为项目建设主体承担的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并现场进行了演示活动。活动中,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的天地链路,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和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安东·塞林格通过“墨子号”量子卫星与奥地利地面站的卫星量子通信,互致问候,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这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在我国尖端技术全面紧追世界先进水平的今天,量子通信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并持续保持着其优势地位。“京沪干线”项目于今年8月底在合肥完成了全网技术验收。建成后的“京沪干线”,实现了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和合肥全长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通过“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兴隆地面站与“京沪干线”北京上地中继接入点的连接,真正打通了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的链路,并通过“墨子号”量子卫星与奥地利地面站的卫星量子通信,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洲际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全线路密钥率大于20kbps,可满足上万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业务应用方面,已实现北京、上海、济南、合肥、乌鲁木齐南山地面站和奥地利科学院6点间的洲际量子通信视频会议等。
昨日15时29分,在“京沪干线”开通仪式合肥分会场,一个量子加密视频电话从北京主会场打来,电话接通后,信号稳定、画面清晰、传输流畅,充分展示了“京沪干线”量子保密通信良好的应用效果和量子通信星地一体化的最新发展成果。
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完美对接,预示着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已经形成,未来将以此为基础,推动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国防、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最终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联网。
新闻推荐
商之都中心广场上演“夺宝奇兵” 家长赞叹:活动有知识有趣味,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
星报讯9月24日下午3点,经过本报精心策划,50组星报小记者家庭在合肥商之都中心广场,体验了一次寻宝探秘的奇妙旅程。职业体验、穿越专柜、参观非遗文化长廊,小记者们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寻找“宝藏”...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