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9月22日上午9点,在干净整洁的合肥市胜利路小学校园内,六(1)班学生李凌琪站在升旗台边,向在校的近900名同学介绍完亲身经历的感恩故事后,伴着熟悉的配乐带头献唱《感恩的心》。“讲感恩故事,唱感恩歌曲。”每周五利用数十分钟的大课间向在校师生开展感恩教育,已成为胜利路小学历年来的“规定动作”。在这所有着65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园里,书香、感恩、特色、共进等元素,架构起优质教育的常青藤。如今,秉持“坚持做好每件小事,让师生健康快乐成长”办学思想的胜利路小学,早已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眼中名副其实的“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深耕养成教育 让学生的内心无比充盈
位于胜利路和明光路交口西南侧的建设村内的合肥市胜利路小学,是一所镶嵌在老旧居民楼间的“教育热土”,在每日学生进校前就散发出养成教育的魅力。“进校园,排队站,不插队,不堵路……”9月22日7时许,胜利路小学校门尚未开启,门外等候入校的学生按照班级次序,有序站成了一个个方阵。学校的大队干部小彭(化名)提醒着同学们入校前的行为规范。见校外老楼中有行动不便的老奶奶下楼买早点,学生方阵中自觉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附近邻居朱先生表示,他的儿子也位列“阵中”,学校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教导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文明礼让的好习惯,“你在这所学校门口,见不到学生入校时‘人挤人,一锅粥\’的场景。”
作为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基地,胜利路小学校长黄祖荣告诉记者,路队秩序只是学校开展的养成教育内容的一部分。“让孩子从小就懂规矩,有素质,我们不希望看到从胜小毕业的孩子,长大后为早买一张电影票而插队。”胜利路小学校园小而精致,徜徉其中,记者看到整洁的校园,却看不到忙碌的保洁员。“校园的整洁是每位师生的共同责任,我们对学校的17个班级进行校园分片包干,每一处角落的灰尘,都会不留余地的清理。”黄祖荣说,“学生行随师表,从小养成爱劳动、爱整洁的好习惯,是我们学校养成教育的另一个课题。”
书香浸润校园 每个年级都有“小目标”
校园里荡漾起琅琅晨读声,每个班级井然有序,书香浸园,这是胜利路小学每日“晨读午阅”特色活动的开始。黄祖荣表示,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并根据年级不同,有着不同的“小目标”。“一年级背诵《弟子规》、二年级背诵40首古诗、三年级会讲学校文化墙上的18个成语故事、四年级排演课本剧、五年级召开读书主题队会、六年级组织参加区级及以上各类比赛”的多层次、有重点并具有年级特色的系列读书活动,不断促进学校读书活动向纵深开展。
据介绍,为了打造书香校园,学校要求教师也要“多读书,读好书”,每年学校都为老师专门购买专业书籍,鼓励老师们开展读书活动。学校还依托瑶海研修社区搭建了教师“书香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免费阅览各类电子书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书香校园的全员阅读文化。
该校六(2)班的姜建杰同学,刚入校时性格内向,在这所“书香校园”浸润了几年,无论在知识面还是言语表达能力上都有了长足进步。今年上半年,他还代表该校在瑶海区小学戏曲演出比赛中获奖,为校争光,自信心有了极大提高。
课下依然充满爱“感恩大课间”获好评
上午8:40,胜利路小学首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记者惊讶地发现,全校师生有序地走出教室,聚集到校园操场上。未来25分钟的大课间,操场上要进行一场感恩教育。“在这25分钟内,每个学生都是懂得感恩的小主人。”黄祖荣说,学校鼓励学生将亲身经历的感恩事例与学生们一起分享,以点带面,带动全员师生的感恩意识。
黄祖荣说,除了每周的“感恩大课间”,学校各班级会定期组织召开“感恩”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出黑板报、手抄报,布置“感恩家庭作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上个月,该校学生沈慧雯就完成了“我为父母洗洗脚”的感恩作业,她告诉记者,自己在这个“感恩家庭作业”中体验到了父母的不易,培养了爱心,懂得了感恩。学校的一些家长深有感触地说,胜利路小学开展的感恩教育,让孩子变得懂事多了,会体贴人了。“眼看着孩子一天天懂事,自己整理好东西、帮大人盛饭、洗碗……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独创特色项目 分层评价不唯分数论英雄
预备铃响后不在教室大声喧哗加1颗星、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加1颗星、上下楼梯能靠右行加1颗星……在胜利路小学五年级班主任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学生们本月递交上来的分层评价报告手册。“多元激励,分层评价,不唯分数论英雄”,如今,这一胜利路小学去年创建的特色教育理念已在全校各班级铺开,学生的成绩单上不光有科目成绩,还有同学的评价、老师的激励性评语等,通过一月一评的方式,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行为,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这项创新做法,备受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该校班主任刘后勇说,他们班在分层评价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们养成了自律的习惯,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学校推行的分层评价从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班级卫生、校内表现、校外文明、在家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激励得到的快乐。“从最开始只有几个孩子能拿到奖,到这个月有二十多个孩子拿奖,这就是分层评价实施以来最直观的呈现。”刘后勇说,分层评价活动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促使学生重视每一个学习活动、集体活动和认真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
搭建“青蓝工程” 师徒结对促年轻教师成长
如今,瑶海教育正蓬勃发展,胜利路小学以此为契机,在教研兴校的征程上昂首阔步,不断完善并落实各项教研制度,课题研究稳中有进,实现教研活动制度化、主题化。该校教科研处主任张方平说,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校方努力搭建各种平台,促进教师岗位成才。科研兴校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一批教师先后成长为瑶海区、合肥市知名教师。学校现有市学科带头人1名,区学科带头人1名。具有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26人,占教师总数的80%。诸如该校语文教研组组长陆勤晔等名师成长的过程,带动了更多教师共同成长,她们的进步不仅是个人能力的展现,更成为学校一张张闪亮的名片。
年轻教师有活力、激情高,但教学阅历浅,尚处于适应阶段。为此,学校开展了“青蓝工程”,每年都有十多名年轻教师“认师”。曾获得国家级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及区一等奖,所写论文多次获合肥市一等奖的英语老师魏薇说,“师傅”在讲台上示范课,“徒弟”在台下认真听;“徒弟”上汇报展示课,“师傅”课后点评指导。在青年教师正式上公开课之前,各教研组还会要求每位教师在同年级的其他班试上,磨课改课,反思提高。通过一系列“师徒结对”的教学交流和评比考核工作,一批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很多孩子也在老师的不断成长中快速进步。
教育科研结硕果“四看”听课维度成教师基本要求
张方平还告诉记者,作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合肥市胜利路小学常年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教研实践中,该校坚持公开课、听课和评课制相结合,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学校要求教师一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学校领导带头深入课堂推门听课。以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推门旁听随堂课为主体框架,以“听教学目标、听教学过程、听教学方法、听是否面向全体”的“四听”为基本要求,构建起具有本校特色的“四看”听课维度,即:看教师是否把着眼点放在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上;看师生的精神是否饱满;看学生思维的紧张、活跃程度;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写字习惯是否规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胜利路小学还坚持以课题带动教科研发展,鼓励广大教师承担省、市级课改课题,让老师们增强科研意识。由学校承接的各类课题都能顺利结题并获奖。其中,《加强博客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课题获合肥市二等奖。在胜利路小学,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开展课题研究正在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沉浸在拥有两万册图书的阅览室中,同学们可以饱览群书,博学广识;实验室里,学生可以探索科学的奥秘;音乐室中,学生们能接受音乐的熏陶;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生们乐学善思好探究,健康成长;百兆校园网络,提供师生网上冲浪平台,标准化操场是学生们成长的健身场……合肥市胜利路小学教育人正用他们的不懈努力为这所“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陈建 吴洋
新闻推荐
人是离不开房子的,因为每个人都需要遮风避雨、安身立命。对一个城市而言,房子早已不单单是居所那么简单,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连续几年被央视评为幸福城市的合肥,如今的居住条件怎样?今年年底...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