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我国学者拓扑量子计算研究获重要进展 首次在超冷原子体系中观测到任意子激发

来源:南宁晚报 2017-09-13 06:24   https://www.yybnet.net/

新华社合肥9月12日电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陈宇翱等人近期在国际上首次通过量子调控的方法,在超冷原子体系中发现了拓扑量子物态中的准粒子——任意子,并证实了任意子的分数统计特性,向着实现拓扑量子计算迈出了重要一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物理学》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通常根据其携带的自旋分为两类:自旋为整数的玻色子(如光子)和自旋为半整数的费米子(如电子)。但1977年两位挪威科学家提出一个令人惊讶的新理论:在二维空间中存在某种粒子,其行为服从介于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之间的新的分数统计。由这类奇异粒子构成的物理系统,其波函数在两粒子坐标交换的情况下不体现对称或反对称性,而是获得一个任意的相位因子。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维尔泽克将该类准粒子命名为“任意子”。

任意子的理论被提出后不久,物理学家就在实验中捕捉到了它的踪迹。但如何直接实验观测任意子交换时产生的拓扑相位,进而验证其分数统计特性,一直是一个巨大的实验挑战。有学者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拓扑材料保护量子比特,并操控材料中的任意子进行量子计算。理论研究表明,拓扑量子计算可以达到很高的容错能力,激发了科学家们研制量子计算机的热情。

十多年前,潘建伟研究团队开始了对拓扑量子计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期,他们创造性地搭建了新的实验系统并开发了独特的量子调控技术,研发了自旋依赖的超晶格系统来囚禁和操控超冷原子,成功操控光晶格中约800个超冷原子同时产生了约200个四原子自旋纠缠态。他们首次观测到了四体环交换相互作用,并通过微波反转原子自旋的方法,实现了任意子之间的编织交换过程,首次在光晶格体系中直接观测到了任意子交换产生的分数拓扑相位。

据介绍,该研究成果的实现,为进一步研究任意子的拓扑性质提供了新的实验平台和手段,将推动拓扑量子计算和晶格规范场量子模拟领域的研究进展。

新闻推荐

校内传递书包 不慎绊倒同学被绊学生两颗门牙折断 几名学生承担相应责任 学校被判无责

被绊学生两颗门牙折断 几名学生承担相应责任 学校被判无责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铁路道口安全检查2017-09-12 19:22
评论:(我国学者拓扑量子计算研究获重要进展 首次在超冷原子体系中观测到任意子激发)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