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潮刮进大学,乡村,成为大有可为的新天地。在合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也选择乡村成为梦想起航的始点。
来自蚌埠农村的邵金并没有按照父母预想的那样在城市写字楼中找份白领工作,而是在地里种下了辣椒苗和西瓜苗,这份“工作”让他有个新的头衔:现代青年农场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未来“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等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为此,2012年2月,荃银高科、安农大和团省委“校企政”三方共同发起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
邵金就是这块“试验田”的第一批毕业生。学生物的他选择了这个试验班。在首届现代青年农场主试验班30名毕业生中,有的选择了继续深造,有的成为大学生村官,有10名学生选择到孵化基地去实现农场主的梦想,还有两名学生将远赴非洲服务农业“走出去”战略。
毕业后,他和同学在荃银高科的农场中拿到了一块地,在这个创业孵化基地里,农场主经营所需的生产资料由荃银高科统一提供,农作物种植收益部分,扣除生产资料投入后,全部归农场班学员所有。
孵化时间是2年,孵化期满后,荃银高科还会以入股、参股或者担保贷款等方式,为其提供创业基金,支持其在农村创业。团省委为其提供创业政策扶持,安农大和荃银高科为其创业提供技术指导。
对于未来创业切入点,邵金也有所打算,计划转而走向城市,提供面向城市的精品苗,做家庭绿化设计,提供好玩、好吃又好看的“三好”城市农业。
2011年,还在安徽农业大学学习园艺专业的罗干,带着改变的想法,报名参加了农大“现代青年农场主”荃银创新创业试验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成功入围。
“青年农场主给我们提供的实践的空间和先进的经验,两年孵化期结束后,还将有一笔创业启动资金,我想用这笔资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罗干告诉记者,当“农场主”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这其中的辛苦,更是他从来没有体会过的。“我的心里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今后成为一个真正的农场主,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致富。”
据了解,现代青年农场主”试验班是安徽省团省委、安徽农业大学以及荃银高科三家联合发起的农业青年人才培养工程,计划10年内由企业资助500万元,开设“现代青年农场主”创新创业试验班。试验班的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知识,还要到田间地头进行实训。此外,学生毕业后,校团企还为学员提供农场经营管理创业孵化,支持学生创业。这个试验班采取332培养模式:学生前三学期在原学院学习通识课程;第4-6学期,进入“试验班”学习,在学习完成理论课程后,第7学期开始,会到荃银高科的农场里,接受实训实践。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知识扎实,懂得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农场经营与管理的创新创业型高级专门人才。
鄢高翔是首届现代青年农场主班的辅导员老师,“试验班更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固定的教科书,既有学校的导师,也有农业企业的导师来给学生授课,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感受到公司的运作。”
“能够参加创业试验班的学生,本身都是比较优秀的,而且对于做农业的信心很强,知识能力也要全面很多。”鄢高翔说,现代青年农场主要培养的其实并不是“农场主”,而是能够熟悉农业发展规律、顺应市场的“现代农业企业家”。
对于首批毕业学生的去向问题,鄢高翔认为,每个学生都面临着选择和被选择的情况。“我们的培养目标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农业方面的人才,而是培养涉农方面的综合性人才,支持学生去创业,去做农业相关的事情。”
截至目前,实验班培养了四届共126名学员。已经毕业的学生中,大概有30个人左右进行了创业的孵化,有一部分同学已经在独立做农场的经营和管理。
王志超李军
新闻推荐
8月24日上午,高新区上市办主要负责人带队调研合肥至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合肥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南岗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及经贸处相关人员陪同调研。在合肥至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