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瑶海区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大投入补齐“硬”短板,以大整治提升“软”实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区城管局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合肥市先进单位、合肥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创新体制机制 城市管理日渐高效
紧紧围绕全区发展战略,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成立区级城管委,构建区级“大城管”的工作格局,出台《城市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和《城市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实现全区城市管理工作的高位调度、相互协作、责任明晰、高效运转。每月对各单位进行考核评比,严格奖惩兑现。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由区城管委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关于进一步理顺区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并于2016年2月底实施,明确了区街各级城管执法队伍的职责,将城管执法人员下沉到基层一线,人财事权也随之下划,进一步突出街镇在城市管理中的主阵地作用。简化市容管理审批流程,对店招标牌、广场商业促销庆典活动等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流程再造,缩减审批模式,精简为窗口受理、科室审批,有效减少了审批环节,得到商家、企业一致好评。推进二环内街巷保洁市场化,稳步推进二环内76条道路(366.61万㎡)清扫保洁市场化,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启动,并相继完成内设机构整合、固定资产交接、658名聘用环卫职工补偿等后续工作;通过面积测算、专家评审、公开招标等程序,将全区二环内180条背街小巷,面积55.53万平方米,纳入市场化管理。
加大硬件投入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数字指挥平台改造升级。投入300万元兴建区级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联接了2200个公安天网视频探头,并配备3台移动采集车,对背街小巷等监控未覆盖区域进行视频采集。系统终端所涵盖的16个区直部门、13个街镇开发区,均已建立数字城管调度机构和街居子平台,实现城管数字案件快速处置。加大环卫装备设施资金投入。2011年以来,完成了全区生活垃圾桶装车载收运模式改革。购置水洗作业车、洒水车、护栏清洗车、吸粪车和垃圾运输车等各类环卫车辆94台,新建(接收)公厕3座、改造42座,新建垃圾转运站3座、改造7座,设置垃圾桶、果皮箱25000多个。2015年2月,全市第二座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在我区建成,该站总投资逾5000万,于5月底正式投入运行,日转运生活垃圾320吨,极大地缓解了环卫设施不足的压力。加强公厕建设与管理。对全区28座直管公厕进行升级提档,目前23座公厕已验收并开放,5座精品公厕正在施工,8月底竣工并交付验收。
突出重点整治 人居环境日益改善
区城管局结合百日行动、城市管理提升年,全面查找城市管理各类问题,以项目化推进解决城市管理重难点问题。其中,百日行动推进的非机动车停放、违停拖移、景观围挡等8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城市管理提升年推进的淮南线综合整治、闲置地块专项整治、公厕改造提升、牛皮癣治理等19个项目,已完成13个,2个项目正在实施,另外4个项目正处于设计、评审阶段。全面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积极展开整治摊点占道、炭火烧烤、车辆违停、损绿毁绿、渣土运输、查处违建以及文化市场管理等各项执法工作,共查处各类占道违规行为逾10万起,取缔占道洗车点1200余处、炭火烧烤摊点540余处,下达《机动车违法停放告知书》16.5万份,查处机动车违停38000余起,设置隔离桩7000余个,将明光路、长江东大街、临泉路等20条路段共1012个临时停车泊位纳入收费管理;查处违规渣土运输车辆近3000台次、损绿毁绿案件163起,拆除违法建设达17.3万㎡,清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4557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1万盘,充分发挥了行政执法主体作用;对小化工郢等213个老旧小区和城中村进行地毯式巡查,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共清运垃圾950吨。提升城区市容立面“颜值”。全面展开户外广告规范设置管理,圆满完成全区108座高立柱广告和221块楼顶广告的拆除工作;全力推进城市立面提档升级,明确“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立面整治工作思路,在站前路、东一环等13条主干道开展立面整治工作,促进城市品位全面提升。五年来,全区共清理违规店招标牌3950块、高层楼体乱悬挂610处,整改不规范霓虹灯、LED电子条屏2325处,清理“牛皮癣”8.7万处,粉刷出新围墙3.5万平米,规划绿地面积5000余平米,粉刷楼体260余幢。
(通讯员 苏冠 徐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胡正峰马欢欢文/摄)在七夕来临之际,合肥经开区临湖社区汤店、卫前居委会计生协、老龄委联合德颐顺养老服务中心,在临湖社区活动中心为十余对老人庆祝金婚。活动前期,工作人员为“男主角们”准...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