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禾正在介绍微型建筑模型。
晨报讯纸雕宫灯、万安罗盘、宜兴紫砂陶……8月13日,江淮晨报益起读走进蜀山区五里墩街道陈村路社区,收藏达人张禾用几十件微型非遗作品、模型,向孩子们展示了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小小的鼻烟壶里画上精致的图画,这需要很深的功夫。鼻烟壶流行于清朝,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吸闻鼻烟几乎成为一种时尚。”8月13日,在陈村路社区,张禾指着一只小小的鼻烟壶这样介绍道。旁边还有美轮美奂的古建筑模型,一座模型有几千个零件,是张禾一点一点拼接起来的,“我们古代建筑很有讲究,也有很多高超的技艺,令人惊叹。”说着,张禾拿起一座名为“听雨轩”的模型开始向孩子们介绍知识。大家听到知识点,都会记录在本子上,十分认真。
现场还有展示中国科举考试、油纸伞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徽州三雕、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京剧脸谱、秸秆画技艺等三十余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微型”作品。陈村路社区志愿者也详细介绍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造型、特点等内容,在丰富孩子们暑期生活的同时,让大家认识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晨报记者张琳琳文/摄通讯员徐燕陈三虎
新闻推荐
星报讯14年前,30岁的孙国胜和60多岁的父亲合力斗歹徒。5年前,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热心肠,继续热心助人。提起14年前那晚,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居民孙国胜仍记忆犹新,“那是2003年6月20日晚上11点...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