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对象花费大量时间到社区咨询,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宣传、没完没了地电话通知、费时费力地解释政策……随着“互联网+”等崭新手段被运用到我区民生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在我区,这些场景已不再多见。近年来,我区在实施民生工程过程中,通过构建“智慧民生”大格局,为辖区群众提供“最有效、最便利、最贴心”的民心服务,尽心尽力提高辖区群众对民生工程的认同感。
“高科技”提高民生服务质量
近日的一个下午,在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云诊室里,网络连接起辖区内五金五厂宿舍段女士的家以及合肥市滨湖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诊室中,55英寸的液晶彩电清晰地显现着医患问诊交流的全过程。
今年,我区在实施基层医疗服务民生工程的过程中,在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联合医联体三甲医院,设置了家庭医生“云诊室”,通过“互联网+”手段,打通了家庭医生服务最后一公里,把这条便民线直接铺设到了居民家中。也就是说,居民人在家中,足不出户,就能依靠互联网信息平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医联体三甲医院的专家对接,实现“远程问诊”。
拳拳医者心,浓浓民生情。我区全省首创的家庭医生“云诊室”远程会诊服务,既提高了医疗效率,又真正解决居民就医诸多烦恼。下一步我区还将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云诊室”的综合服务能力,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切实把基层医疗卫生创新技术用在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仅在基层医疗领域,我区在更多领域的民生工程实践中,一直在探索和尝试新的“高科技”手段,如“共享书店”、“健康小屋”、“为老食堂网络订餐”、“智能居家养老”等,让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坐享首善庐阳为其带去的“幸福感”、“获得感”。
“互联网+”激活民生网络末梢
2015年底,为扩大民生工程项目知晓率,提高利用率,我区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在全省率先制作了一款定位为“民生百事通”的APP应用——“民生·庐阳”,并在测试后于2016年初正式上线。
通过这个APP,快捷的资讯发布激活了民生网络的“社会末梢”,民生服务提质提速。APP与我区先期就已经建立起来的民生工程宣传网、“庐阳民生”微信公共号无缝对接,实时发布网站及微信上更新的工作动态、公开公示等资讯,通过充分利用智能设备的普及,将政策宣传、补助公示等服务内容延伸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一对一进行服务宣传,真正做到无死角、全覆盖。
该APP还通过与百度地图合作,通过精准的民生地图打造“民生网络”,将全区2007年以来各项民生工程项目点的详细信息标注到百度地图上,制作成了全区的“民生地图”。群众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地图上精确查询某一项目点的位置、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管护人员等信息,并通过APP了解周边即将举办的民生活动。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这款APP,以及一系列技术如网站、qq、微信、二维码等的应用,在政策宣传、设施利用、后期管护、民主监督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民生工程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能平台”高效汇聚各方力量
今年6月,我区在全省率先打造的精准救助服务信息平台正式启用。该平台系统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了救助资源和信息的互通共享,让数据多走路,让困难群众少跑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从而提高社会救助制度规范化、科学信息化水平,着力在推进兜底保障建设中筑牢民生底线,实施精准救助。
据了解,这个平台统筹了全区民政局、人社局、卫计局、残联、工会等14个单位52项社会救助资源,基本实现了各项救助制度之间的协调与衔接,整合“碎片化”救助资源,完善救助体系,畅通救助渠道。
结合互联网+,该平台在打通社会救助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困难群众享受“零距离”的救助服务同时,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救助中来,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人士等均可依托于APP移动服务平台,将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通过APP进行主动发现上报,以便于主管部门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
“智慧民生”的作用力,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力量对点上民生工程项目实施效果、个性化高效服务群众能力的助益上,它还成为了汇聚、统筹全区各领域力量的重要手段,让高效不仅仅来自于无限接近的“最后一公里”,更来自于借助智能手段实现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立体覆盖”的民生工程工作新格局。
·杨璨 杨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沛)关心瑶海发展的市民朋友,本周四下午别忘了对话该区政府负责人,记者8月8日从合肥市市长热线办公室获悉,8月10日(星期四)15:00至16:00,瑶海区政府负责人携区政府办、政务服务中心、住建局...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