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吴蓉在校图书室通过讲故事和学生交流。
“为什么妈妈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我好?”“朋友们和我交往只是为了利用我?”“为什么每次犯错,妈妈总偏袒妹妹?”……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伴随着一系列“成长的烦恼”。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类“烦恼”越发突出,很多情况下成为孩子的心理问题。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研究表明,我国17岁以下中小学生中,约10%-18%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说谎、自私、耐挫力差、攻击、焦虑等。
身体健康是船,心理健康是帆。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健康的心理,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以下简称“淮三小”)作了很多工作,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心理咨询室、邀请心理专家举办讲座、开展各类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等,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光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老师多达7位,而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中。
如何化解孩子的嫉妒心——
加强沟通学会欣赏,双胞胎姐妹“化敌为友”
雯雯和媛媛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花,长相甜美性格活泼的俩姐妹人缘特别好,可偏偏彼此不待见。“双胞胎一般关系都特别好,但是这两个小姑娘不仅不亲密,还时常处于对掐状态。”前不久,学校心理健康老师潘少云在心理咨询室的心灵信箱里,发现了雯雯和媛媛的“吐槽”。
两个孩子几乎同时来信,信中所表述的内容也几乎一致:每次犯错误的时候,为什么妈妈总是偏袒妹妹(姐姐)?明明她还没有我优秀,为什么老师选她做升旗手?如此云云。
很显然两个小姑娘互相不服气,为了缓和两个孩子的关系,潘少云老师分别进行了三次面对面谈心。“第一次约的是姐姐,第二次再单约了妹妹,最后同时约了姐妹俩。和姐姐、妹妹分开聊,是想让孩子说出内心里最真实的声音,通过与孩子的交流让我了解到了矛盾的源头。”原来,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母亲总觉得“大的应该让小的”,所以在出现矛盾时总会先呵斥姐姐,而当姐姐表现更为优秀时,又会严厉地对妹妹说“为什么不向姐姐学习”。“孩子和家长之间没有沟通的习惯,长此以往‘不满\’情绪都积压在心里,最终让孩子之间产生嫌隙。”
主动与家长做沟通,是潘少云给雯雯和媛媛开出的“药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第三次谈心中,当两个孩子同时来到心理咨询室时,潘少云观察到俩人是手牵手一起走进来的。“和成年人一样,孩子的问题也是说开了就好了,不能钻牛角尖。对于双胞胎而言,学习生活中有竞争也是正常的,但当对方比自己更好的时候,要学会欣赏对方,更要互相勉励。”
【点评】家里有两个孩子的时候,很多家长往往喜欢小的,认为小一点点应该得到更多照顾和包容,如果一旦两人发生争执,无论对错,责任大多都会落在大些孩子的头上。这样,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即使再忙,也不能忽略孩子。不要让孩子有一种“父母不关爱我”的想法。在多陪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互相帮助的意识,注意提示两者之前的关系,在遇到一些小事情的时候要主动引导孩子互相帮助去完成。完成后要记得对孩子进行表扬并给予奖励,强调两人团结互助对完成困难的重要性。即使没有完成,也不可进行严厉批评,而应耐心指导。
脾气暴躁的孩子怎么教——
学会“置之不理”,引导孩子自我反省
黄艳是个半路出家的心理健康老师,在学校她的本职是音乐教师。一天,当她在给孩子们上音乐课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促使她一定要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黄艳的音乐课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的。有这一天,其中一个小组缺少了一个凳子,小宇默不作声地从旁边搬来了一个新凳子。“巧的是,另一组也缺椅子,就顺手从小宇这一组挪了个凳子过去。没想到一下子触发了小宇的牛脾气。他瞬间爆发了,举起凳子重重摔到地上。突然间发出的声响,别说学生们,我这个当老师的也吓傻了。”事后经过了解,黄艳找到了小宇火爆脾气的由来。“孩子和家庭教育是互为镜子的,我了解到孩子的母亲也是个急脾气,平时只要孩子犯了错,非打即骂。可越是如此,孩子的逆反情绪就越盛。”其实,小宇在事后也对自己的表现十分懊悔,“可是当时情绪上来了,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这件事情给黄艳很大的触动,她决心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其实,不少孩子的问题和矛盾,往往都是心理教育上的问题。追根溯源,还与家庭教育有关联。有了心理健康系统知识的加持,日常教学中就能更好地处理孩子的问题。其实对于脾气急躁的孩子,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置之不理\’,这种情绪上的问题,交给孩子自己去化解就好,等到他心情平和后,再和他交流会更有效。”
【点评】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的“坏”,也不是生下来就是文明的。这里涉及到教育。该如何教育今天的孩子呢?弗洛伊德认为,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快并尽可能多地得到满足。所以,没有大人的帮助,孩子想靠自己发生转变,很难。大人的力量就是教育。教育不是要根除孩子身上那种攻击别人、行为残忍的东西,而是要让他学会自控和自省。很多情况下,攻击性儿童,是因为他搞不清状况,还因为在很多方面缺乏教育。更糟糕的是,孩子经常会从周围的大人那里学到一些残忍的行为方式。黄艳老师和她学生的例子,说明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采用适当的方式非常重要。
青春期困惑怎么干预——
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正视青春期烦恼
青春期是人生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一个人在身体发育成熟前的一个突变时期。青春期的开始以第二性征的出现为标志。五六年级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其生理的迅速发育及心理的急剧变化,往往会给他人造成孩子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印象。
“由于大多数家长回避与孩子主动沟通这些青春期问题,所以当孩子产生问题时会越来越困惑。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困惑,对情感世界感到迷惘,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健康老师张莲娣同时也是一位班主任,关注学生的青春期心理问题,是她常做的事。“初来例假很多小姑娘是畏惧的,但是也有些小姑娘比较反常,我们班上就有个小女孩特别大大咧咧,来了例假到处分享,甚至还包括男生。”
一天这个小姑娘又在和同学们大聊特聊,张莲娣悄悄走上前,听完了小姑娘的“分享”之后,私下里与小姑娘来了次闺蜜间的对话。“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对于身体上的变化,不大惊小怪是好事,但是过多关注和宣扬,其实也是一种心理问题。”通过对话,张莲娣得知,原来小姑娘在主动和母亲沟通了解青春期生理问题时得不到回应,有时母亲甚至会换话题阻止孩子提问,于是孩子干脆把这些问题扩大化,说给同伴听。
在张莲娣看来,这是很多中国家长的“通病”,面对青春期生理知识,家长们多是以回避的态度居多。“不只是孩子,我觉得家长首先该认识到,青春期给孩子很好的指引有多重要,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其懂得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形成一定的身心自我调控能力,适应身心变化,正确对待异性间的友谊等。”
【点评】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案例中的女生,是个生理期刚开始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女孩性心理表现包括对性知识的追求,由于性成熟而出现对性知识的兴趣,是青少年性心理的必然产物。女性性知识的来源多数是从课堂上得来,她们常与朋友和母亲谈论有关性的问题。这个孩子显然没有从大人那里得到慰藉,才会有如此的表现。当然,女孩在刚进入青春期时,对母亲的依赖性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大,她们更愿意自己去阅读有关书刊,以便了解性知识。淮三小为此开展诸如“男生课堂”、“女生课堂”,推荐相关书籍,都是好的做法。
格格不入的孩子如何“治”——
从家庭教育着手,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小航是个活在“二次元”的小男孩,每天嘴里都是奥特曼、齐天大圣等卡通人物。一天,小航又在教室里折腾起来了,变身“齐天大圣”,拿着个扫帚到处挥舞,结果一不小心把日光灯打碎了。
“像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同学们都觉得他是个怪孩子。”心理健康老师季芳试图将小航拉回现实世界,“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多半来源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小航从小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每天为了让小航安静下来,爷爷奶奶就会一直让他看电视。现在回到父母身边,发生问题时,母亲也被带入动漫角色的情绪和孩子交流,父亲多是不管不问,这更加剧了孩子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小航走进集体生活中呢?
季芳采取的方式是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长,让同伴们对其产生崇拜感。“孩子们大都有个共性,对比自己能力强的人会产生崇拜并追随。”小航在绘画上很有天赋,于是季芳就让他担任“宣传组长”,将班级的板报设计、图画宣传工作都交给了他。“朋友圈宽广起来后,自然会与人多做沟通,慢慢他也就融入集体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非常重要,小航的母亲在这期间也做了很多工作,首先是从观念上转变,不再把孩子当成没长大、不懂事的婴儿,而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学会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对话。”
【点评】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说过:“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来改变他们的外部世界。”和集体格格不入的孩子也不完全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这些孩子自我表现意识很强,会通过一些特别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老师、家长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意图,以孩子的思维来考虑孩子的行为,正确指引,给孩子创造表现机会,充分发挥孩子的优越性。
孩子太敏感怎么办——
借助沙盘游戏,给孩子一个宣泄的窗口
随着离婚现象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单亲娃,由于父母离婚、家庭破裂,这些孩子更易出现心理问题。“自卑敏感,单亲孩子多觉得低人一等,从我们班的几个孩子身上,我还看到了他们的逆反心理,他们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对老师和同学也会有背离感。”崔靳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单亲孩子。
不久前,这样一个孩子给了崔靳贤特别大的触动。这是一个学习优秀,听话懂礼的孩子,可是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却突然变得有些逆反。“孩子也知道自己的情绪不对,主动预约了心理咨询,在咨询室内我们一起进行了沙盘游戏。”
当时这个孩子摆出的沙盘,让崔靳贤内心很受触动。“他先是用栅栏围了一个圈,栅栏里面是一只母羊和小羊,栅栏入口处敞开着放了一只狮子。很显然他的生活受到了外来入侵。”孩子摆完沙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默不语,崔靳贤看出了问题,却并不针对问题直接发问。“照顾孩子的敏感情绪很重要,我只针对沙盘故事和孩子做沟通,引导他把心里话说出来。”
心里苦楚的孩子正愁没有情绪宣泄的点,和老师聊着聊着便打开心扉,将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盘托出。原来这个孩子的家庭正在分崩离析的当口,父母正在办理离婚手续,给了小小的他很大的冲击。崔靳贤与孩子的母亲也做过一番沟通,首先正视孩子的情绪问题。“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注重营造沟通氛围,使孩子真正敞开心扉,发泄不良情绪。倾听之后,我会讲解一些人物案例,引导其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思想。”
【点评】社会在发展,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家庭的破碎,受伤最深的无疑是那些无辜的孩子。美国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在《父母与子女》一书中提出:离了婚的父母虽然已经不是夫妻,但是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做孩子的父母。幼小的孩子可能认识不到离婚是父母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往往会认为父母一方是要遗弃自己。这时,父母表示出仍会继续爱护照顾孩子就相当重要。稍大的孩子能够理解离婚这一事实,但却并不能了解真正的原因。
在孩子适应父母离异事实的过程中,学校同伴和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容低估。如果离异家庭儿童能在同辈团体中获得支持和帮助,有机会和同伴交流感受,则非常有利于其适应,这种影响对青春期的孩子尤为显著。其次,教师是否给予离异家庭儿童特殊的关怀也是影响其适应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帮助不仅能使孩子从家庭的困扰中摆脱出来专心于学习,同时也能使孩子消除无助感。
优秀的孩子同样有烦恼——
不久前,王佳佳老师在心理健康咨询室值班时,迎来了一个四年级的小女孩前来倾诉烦恼。小姑娘叫瑶瑶,一直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成绩好、性格好,是典型的乖乖女。“来到我面前,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好累,为什么爸爸妈妈总觉得我不够好?\’”和瑶瑶交谈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她心里的憋屈,还有点自卑。
在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瑶瑶发挥失常,成绩没能达到父母的高要求,回到家里挨了狠狠一顿批评。“父母张口闭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优秀,‘你怎么就不能像别人那样?\’”听完瑶瑶的倾诉,王佳佳心里很不是滋味。“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成了中国家长绕不开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应当与自身作比较,而非和别人作比较。我们提倡鼓励教育,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重方式方法,一味地打压会让孩子造成自卑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小学阶段,孩子还小,不大能很好地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为了缓解瑶瑶的压力,王佳佳给她支了一招:“有压力、有情绪,又不会与父母沟通的情况下,不妨写日记,把心里话写下来、发泄出去。要学会正视自己,肯定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
孙玉杨作为淮三小的德育处主任,这样的问题同样遇到过很多。曾经有个事事都很优秀的小班长就来找她咨询过。“他问我为什么没有人和他真心交朋友,说是不小心听到最好的朋友背地里说与他做朋友只是为了利用他。”听到这里,孙玉杨有些无奈。“你瞧,优秀生也会有烦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交友问题是很多孩子都面临的问题,孙玉杨针对小班长的提问,做了一番点拨。“这个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强,事实上对于所问的问题他自己都是有答案的,也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但就是缺一个倾诉的窗口,作为小学心理健康老师,更多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倾听者的角色。”
【点评】案例里呈现的是小学中段年级孩子常见的矛盾冲突。我们许多家长总以为他们还小,还不成熟,还很幼稚,所以对孩子不够尊重,评价孩子时,随意性很大,常常伤害他们的自尊。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注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要让孩子通过家长的评价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特别是要让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孩子能够发现自己身上的特点,看到自己的长处,自我赏识,进而激发孩子的上进内动力。
“首善教育” 看这里
■【校长有话说】
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心中洒满阳光
5月31日上午,淮三小提前给六年级的学生举行了毕业典礼,并特邀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名师管以东前来为孩子们做团体心理辅导,为即将面临毕业的同学们舒缓身心,引导他们释放压力。操场上,同学们在管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写、画、说的形式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烦心事,或是学习上的,或是生活上的,或是人际关系上的,他们敞开心扉,勇敢吐露心声。
这样的心理健康辅导,在淮三小很是常见。多年来,该校坚持“真人教育”,培养“人中人”,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开展各类教研教学工作,心理健康辅导便是其中的一项。“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不宣扬精英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能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养成和谐互动全面发展的良好品性。”该校校长吴蓉说,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但是往往父母不理解,更不懂得疏导,所以孩子把烦恼积压在心里,越憋闷越多,时间久了就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甚至是过激反应。
曾经有这样一个孩子让吴蓉印象特别深刻。“有个小男孩在学校里显得格格不入,经常会做一些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故意将同学的试卷藏起来,却又主动报告老师,父母说他很喜欢‘逗人玩\’。”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吴蓉深切感受到心理健康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于是在一次心理活动讲座中,特地请来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孩子进行辅导,经过对孩子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干预,如今这个另类的小男孩已经很好地融入进集体生活中。
这件事给了吴蓉很大的启发。“成长过程中,孩子们会有很多烦恼,但是这些在小学阶段都谈不上是病,他们只是需要宣泄。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开设正是为孩子们找到这样一个输出口,通过老师的专业辅导,辅以一系列心理健康游戏,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给他们一个吐露心声的发声口,压力释放出来后,自然心中充满阳光。”
■【学校简介】
1950年建校,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是合肥市“陶研”特色学校。秉承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思想,学校提出了“真人教育”理念,将教育目标定义为:回归本真,彰显个性,培养真人,并着力进行“真”文化建设。目前,学校有21个教学班,64位教师,1035名学生。教师中,省级“教坛新星” 1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11人先后荣获市、区优秀教师称号,10人荣获区“教坛新星”、“教学能手”称号。特色之路,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中国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体育(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特色学校、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合肥市安全文明校园、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合肥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等称号。
与孩子自己做比较 别让别人家的孩子毁了你的孩子
新闻推荐
腿部静脉血管大面积隆起,就好像难看的“蚯蚓”伏在小腿上,常常没走多远就会感到疲劳,腿部不适、酸胀肿痛,这是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的典型症状。近日,前来合肥市滨湖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静脉曲张患者人数明...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