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伏现在是合肥炭素有限责任公司的总工程师,在这里,他已经工作了近40个年头。他是“老三届”的第二届,1978年高考中榜。轻松的考试、陌生的专业、全新的城市,陈燕伏在这里埋头钻研了全部的职业生涯,而今身为炭素厂总工程师的他,以技术“包打天下”。在呼唤“工匠精神”的现今,他带领厂里技术团队不断突破工艺难题,刷新石墨电极产品的技术指标。
[录取很意外]被一个没填报的学校和专业录取
火热的6月,在又一批学子即将走上高考考场前,记者在炭素厂的办公室见到了陈燕伏。
陈燕伏的专业功底正是在大学期间打下的,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会从湖南大学毕业、从事此前从未听说过的炭素专业。这与高考恢复初期的特殊背景息息相关。“我是恢复高考第二年的考生,没有高考中榜师兄的指点,志愿填报时一不知道分数,二不知道学校的录取线,三也不了解多少学校。”陈燕伏得到的指点仅是“先填好学校,再填几个想去的学校”。于是他一口气写下了北大、清华、南大等名校,首选的是自己喜欢的化学专业,最后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却有点懵:湖南大学炭素专业。“一个完全没有填报的学校和专业,但那时志愿必须服从分配。”
[高考很意外]被点名高考,半天复习半天务农
在此前,陈燕伏和绝大多数祖国青年一样,上山下乡、在广袤的农村贡献青春智慧。“1970年从老家南京下放到连云港室灌南县,1976年从白皂中学毕业后在白皂公社板沟大队务农。”
命运的转折在1977年底来到。公社的喇叭中点了他的名,让他去趟学校。“可以高考了,你是高中成绩最好的,回学校复习。”陈燕伏的选择毫不犹豫,“当时就觉得上了大学就可以不用务农了。”
从那之后的两个月,陈燕伏每天从家步行近4公里到学校复习,下午再走回家干农活。“然后就自己在家复习了几个月。”那时的关键词是:有点迷茫。“78年是第一次全国统考,没有考试大纲、没有课外试卷,老师也没有经验,就把高中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课本翻来覆去地复习,讲题目、做题目。”复习大半年后,1978年7月,陈燕伏走进高考考场。
两天半的考试,考场就在白皂中学。陈燕伏特意借了辆自行车,上午骑车去考试,中午在学校附近吃个午饭,下午接着考。当年的考试科目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和不计入成绩的英语。
记者张沛 通讯员 赵明 葛瑞东
人物简介陈燕伏
高考时间:1978年7月
录取学校:湖南大学
现在身份:合肥炭素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我的“考生待遇”
被公社通知回校复习准备参加高考后,陈燕伏每天从家步行近4公里到学校复习,下午再走回家干农活;高考时,陈燕伏特意借了辆自行车,上午骑车去考试,中午在学校附近吃个午饭,下午接着考。
“老”经验
学透课本反复做题
“考题虽都没见过,但和课本的知识都是相通的。”至今回想,陈燕伏仍觉得学好课本才最重要,“反复把课本上的题目做透了,对知识点也就理解了;多做题,就是增加理解,考试期间也就会举一反三。 ”
新闻推荐
合肥一学校在全省率先安装“妈妈,我在这”设备,“伸手+刷脸”可获取信息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