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妈妈!”“唉,宝贝,来!”7岁的小雪(化名)欢快地跑到计恩芳面前,“吧唧”一下在她脸上亲了一下。小雪是名有轻微智力残疾的小姑娘,和小雪一样,每天有43名孩子喊计恩芳“妈妈”。自2001年发现一岁的女儿有听力障碍后,她一心陪伴女儿康复,如今女儿已读高中。在很多家长和朋友的建议下,2015年计恩芳办起了康复中心,与孩子同吃同住。
陪听障女儿训练 终能正常交流
45岁的计恩芳虽然有些疲惫,但神情温和。 2001年,发现一岁的女儿对声音很不敏感,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药物性耳聋。她想起来女儿半岁时的一场高烧,“可能是那次吃药造成的,怪我太粗心。”
怀着自责,计恩芳带女儿多地求医,最终听医院的劝说,留在合肥帮女儿康复。那段时间,她和女儿形影不离。2岁时女儿终于喊出了“爸爸”、“妈妈”,计恩芳和爱人都哭了。带孩子去康复学校,教她说话,佩戴双耳助听器,直到小学毕业,女儿终于能与别人正常交流,如今已读高二。
办康复中心一年多 没拿过工资
在陪女儿康复中,计恩芳学习了不少专业知识。看她女儿康复非常好,有家长慕名来求助,希望她能带带自己的孩子。“你是我见过最有耐心和爱心的家长,何不办一个康复中心。”女儿的康复老师提出建议。
就这样,计恩芳拿出全部积蓄,2015年办起了春语言语康复中心,帮扶有听力障碍、孤独症、智力残疾的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女儿的两位康复老师成了合作人。办康复中心,计恩芳并不为挣钱,有数位困难的孩子最后没收学费。除了给其他老师发工资,计恩芳在内的三名合作人至今没拿过一分钱工资。
与孩子们同吃同住 帮洗头洗澡
康复中心如今有43名孩子,最小的1岁多,有20名孩子是全托,从办学第一天起,计恩芳就住在康复中心,和孩子们同吃同住。有10多名年纪小或者智力有障碍的,计恩芳每天晚上都会帮他们洗头洗澡,“都是小天使一样的孩子,应该干干净净地。”
这些孩子长期不在父母身边,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计恩芳就轮流带他们回家,给他们做饭。 2016年5月,父母离异、听力有障碍的女孩小茉莉入学,计恩芳带她回家,给她炸鸡翅吃,她忽然跑进厨房口齿不清地喊:“妈妈,好香!”“我当时泪水就下来了,这孩子很少能看到妈妈,渴望母爱。”小茉莉此后就一直喊计恩芳妈妈,其他同学也随着小茉莉,天天喊“妈妈”。
侯月云孙雨静汪漪
新闻推荐
凌晨0时的北城,一位来自山东的客人骑着自行车缓缓前行,在警车的开道下显得格外“拉风”,引起不少路人侧目。他就是国际路跑丈量员、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王相英,此时他正在进行“首创奥莱·奥跑中国”2...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