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农村来的孩子,1993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期间上北京下南京,辗转十年,2007年再次回到起点,但是当初的起点已经面目全非了。唯有不变的就是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一直未变!
回想,十年前通过合肥市招考来到骆岗街道,迎接我的是张宗武主任和现在的刘圣姐书记,张主任一副和蔼说,“欢迎你们来到骆岗街道!我们街道是包河区最穷的街道,在国家民政部都是出了名的!希望你们好好干!将我们贫困帽子给卸下来。”而我现在的书记刘书记很是抱歉地告诉我,“小刘,我们家社区没有食堂,你家那么远,就要辛苦你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此我就开始了漫长的基层服务,唯有一点,我喜欢!因为我喜欢这份工作!
十年,转瞬间就逝去了。匆匆的,我一直想逃脱,逃脱出这样的圈子,但是,一直没有成功。
因为朋友圈越来越小了,曾经的兄弟姐妹们一个个在成长,而我只是一个观望者,默默的做自己的事情。
事情越来越多,成就也越来越多。在我一生的记忆中最最尊重的人只有鲁迅一人。于是我想起了先生曾经的一个笑话: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先生的骨气和性格正是中华民族的气节。
为此我在上高中时和我的父亲在争执文学修养时曾经面红耳赤。父亲让我不要只喜欢鲁迅先生,他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值得尊敬的和敬佩的人,不单单就鲁迅先生一人,而我,为此和父亲大吵一架。自此,我就远离他乡,只身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孤独的行走在有这样一个生存法则的环境中。
眨眼间,我渐渐老去,不为别的,只为我们的后辈们留下一丝挥之不去的文化遗产,像先生那样的做个脍炙人口的笔者,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不说。
这十年,我和骆岗一起奔跑!奔跑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虽然我是穷下来了,但是看到原先数以千计不如我生活条件的居民们逐渐生活好了,我打心底里高兴,十年骆岗情,十年民生路!
新闻推荐
2017年5月6日下午,我和爸爸组队参加了由《合肥晚报》合肥少年小记者俱乐部组织的羽毛球亲子赛活动。这次活动是在家天下羽毛球馆举行的,据说这是合肥市现今唯一一家零空气污染的羽毛球培训场馆呢!走...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