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来源:安庆晚报 2017-05-11 12: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申 阳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每当我听到或者唱起这首旋律悠扬的歌,总萌生一种特殊的情感。

我的爷爷和奶奶是东北人,他们在辽宁安东(今丹东)安居乐业,生下了我的父亲和大姑。“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百姓民不聊生,爷爷只好扶妻携幼,“整日价在关内”,一路颠簸南下,到上海投亲靠友,最后在浦东定居下来。

上学以后填各种表格,在“籍贯”一栏里,我填“上海”,而哥哥有时填“辽宁”。我不解地问父亲。父亲就说了上述这段家史,并说,你们的籍贯填上海、辽宁都可以。我当时很纳闷,一个人怎么有两个籍贯呢?

父亲和大姑念到高中毕业时,上海解放了。他们后面陆续有了二姑、二叔、三姑、小叔和小姑,一大家九口人生活,全靠爷爷一个人工资,很是捉襟见肘。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作为长子的父亲,报名到安徽参加工作。

父亲到合肥工作没几年,认识了淮北姑娘我的母亲,他们结婚成家,生下了我们兄妹三人。

我记事以后,就知道我的“老家”在上海,那里有爷爷奶奶和叔叔姑姑,经常吃到他们寄来的“大白兔糖”及各种上海甜食。上幼儿园期间,父母带着哥哥和我,去上海拜见爷爷奶奶和各位长辈。拜见的过程大都忘了,只记得大街上“带辫子”的公共汽车和“大世界”里照得人变形的“哈哈镜”。第二年,爷爷在二叔的陪伴下,到合肥看望他的两个孙子(那时二叔尚未结婚,爷爷把孙子看得很重),给我们带来了各式各样合肥见不到的玩具。会摄影的二叔,把这些天伦之乐的场景一一摄了下来。当我翻看这些发黄的照片,脑子里总蹦出“爷奶”“叔姑”“上海”等字眼。

正因为有如此浓重的上海情结,我填籍贯总是填上海,一直到现在。

1978年我到上海过春节,与奶奶朝夕相处了一个月。奶奶是典型的东北老太,略胖,好静,抽烟但没有瘾,脸上永远带着微笑,举止轻缓且手腿麻利,在窄小的厨房里不声不响就做好了全家人的饭菜。不论是泡饭还是干饭,用铝锅煮好后,放进一个圆草褥子里,上面用一个圆棉垫子盖着,后吃饭的人掀开锅总是热的,草褥子内外用深色的布缝包着,看上去像一面鼓,这是简单而实惠的东北生活方式。奶奶年轻时就来到上海,能听懂上海话,但很少说,说起来也不正宗,如“一个月”,上海人讲“一个号(ao)头”,奶奶和邻居聊天时说成“一个号头”,音普字沪,倒也有趣。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听奶奶用纯正、柔和的东北话说我家过去的事情。

父亲和奶奶一样,虽然黄浦江水喝了近二十年,但丝毫改变不了他的东北血性和情结,个高,体魁,音洪,偏面食,好辛辣,尤其是面条就大蒜或饺子就蒜泥,吃得津津有味。东北话和上海话都说得字正腔圆,他若不说上海话,别人很难相信他是在上海长大的。二叔则有点不同,他生在上海,长在弄堂,不论参军还是工作,这辈子没离开过黄浦江畔,由于血缘关系和家庭影响,他在很多方面秉承了东北风格,是一位南北交融的人。体格和长相上与父亲极为相似,但举止洋气,习俗南派,在大家庭里讲东北话,和婶婶、同事一起又是一口浓重的沪上方言。爷爷去世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陪奶奶专门去了一趟辽宁老家,访祖寻根。用他的话说,受益匪浅。

我参加工作、特别是年过四十以后,性格趋于坦诚、爽快,加上说笑分贝高,与人接触,人家说我不是安庆人。我说我是上海人。人家不信,说我像北方人。我又补充道:籍贯上海,生在合肥,长在安庆。合肥在安庆的北边,人家说我像北方人,就有了依据。还有一个依据是,东北的父亲和淮北的母亲赋予了我粗大的身架、壮实的体魄,外表像北方汉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身上的“上海情结”中又增加了“东北因素”。自奶奶和父亲去世后,家族中的东北成分补充少了,就向家族外寻求,凡与东北有关的人和事都关注,像九一八事变、抗日联军、辽沈战役、赵一曼、京剧《智取威虎山》、东北电影制片厂、鸭绿江大桥、解放牌汽车、珍宝岛事件、辽宁足球的辉煌、二人转、赵本山、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都能如数家珍。

有一年,单位组织合唱队,参加全系统合唱比赛,作为工会主席的我,确定的第一首歌就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我还担任合唱指挥。“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同事们演唱得激昂悲壮,我指挥得激情澎湃。

说起来别人可能不相信,外表豪放的我,直到现在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吃甜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受南方地域和上海亲戚的影响。现在上海,有我六位叔姑及他们的孩子,我与他们一直保持着各种方式的联系,每隔几年,我因公或因私都要去一趟上海,会会亲戚长辈。我会讲上海话,在安庆一般不说,但同上海亲戚在一起,不一会儿就自然而然地讲起了上海话,而且讲得很地道,用二姑的话说:侬上海话讲得了蛮嗲!

上海作家叶辛写的电视连续剧《孽债》播放后好评如潮,后来沪语版《孽债》我看了两遍,除了其中一代知青及其子女的命运令我感叹外,全剧柔和糯侬的沪上方言,也让我倍感亲切。

可能是长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缘故,我的记忆力比较好,做事细心缜密,考虑问题周全。一些事情,别人想到了我想到了,别人未想到的我也想到了;别人想到了后果,我往往想到了原因;别人想到了局部,我可能想到了整体。如此未雨绸缪,颇得朋友、同事的点赞,他们说,在这方面我像典型的南方人。

前几年我出了一部小说集,其中几篇涉及婚恋内容,对女性心理作了细致的剖析。有文友看过说,想不到外表粗放的我,有如此细腻的心。

对此,有熟知我的友人这样评价我:性格上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细腻。这对于长期在籍贯上“游走”于辽沪之间的我,可谓一语中的。

我生长在不南不北的合肥,来到沿江的安庆居住了四十多年,我的姥姥家在淮北,我的籍贯又约定俗成是上海,所以每当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时,我总是语塞。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还是现在居住的城市?是表格上的籍贯,还是真正的故乡?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有时也来个自我调侃:本人不南不北,亦南亦北,南北交融。

但是,我知道,我的血液里有东北产的大豆高粱,我的性格中有东北人的爽朗豪放,我的祖籍是东北,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新闻推荐

警惕春夏季婴幼儿腹泻高发

1岁半的豆豆在高烧39摄氏度之后第二天出现腹泻症状,一天便便次数超过五次,精神不好,胃口也差,吃了益生菌没有改善。豆豆的妈妈说,近来小区里像豆豆这样腹泻的孩子还真不少,这也得到了儿科医生的证实。...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