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锣鼓声、开心的笑声、不时响起的掌声……5月6日下午,蓝光雍锦半岛营销展示中心里一片欢声笑语。由蓝光雍锦半岛联手安徽商报、合肥市非遗办共同举办的“致敬庐州匠人”系列活动第二期——“非遗大讲堂之少年研学”当天在这里欢乐举行。近距离欣赏精美的葫芦雕画精品,看一场皮影大师演出的《西游记》,顺便还能深入幕后自己演一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笑声中了解身边的非遗项目,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正衣冠 诵经典小弟子像模像样
“小朋友们,你们穿上汉服,就是小弟子了。”5月6日下午,蓝光雍锦半岛营销展示中心,一个个身穿汉服的“小弟子”萌翻全场,他们就是来参加“非遗大讲堂之少年研学”活动的小学员们。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一开始,小朋友们先在国学老师的带领下,上了一堂国学课。正衣冠、行拜师礼,小朋友们学的有模有样。在老师的带领下,还一起大声诵读了传统经典《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回荡在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爸爸妈妈们也拿起手机,记录下孩子们认真的模样。
今年4岁的万峻珂虽然年纪小,已经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上了国学班。“我们特别看重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心灵的涵养,所以看到研学活动的消息,马上就报名了。”妈妈王女士告诉记者。在金湖小学上三年级的何瑞西是个漂亮的小姑娘,读书格外认真。“《弟子规》之前也读过,穿着汉服和小朋友们一起读,感觉特别有意思。”
赏精品 学雕画小葫芦有大文章
大大小小的葫芦上,雕画着荷塘月色、麒麟送子、伟人诗句……在活动现场,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雕画传承人姚瑶刚把精美的葫芦雕画作品摆出来,小学员们就围了上来。“哇塞,这个葫芦这么大,上面居然还有好几只猫呢”,“这个葫芦上的美女姐姐可真好看”、“这个是真葫芦吗?”“我能不能试试呀?”
小学员们围着姚瑶老师问这问那,姚瑶也耐心地一一解答。“葫芦的材质跟木头不一样,所以在雕刻的过程中,使用的刀具和手法也不太一样。”为了让孩子们有个直观的感受,姚瑶还现场为孩子们演示了葫芦雕画的基本技法。看着观音菩萨在老师的手上逐渐清晰、栩栩如生,孩子们惊叹不已。
不仅可以了解葫芦雕画知识,每个小学员还在现场获得了由姚瑶亲自制作的葫芦雕画作品一件。拿着手上精致的小葫芦,来自新安江路小学的张同宇高兴极了,还请老师在作品上刻了自己的名字,打算珍藏起来。
看大戏探幕后皮影戏看呆四岁娃
刚到手的葫芦雕画还在手上细细把玩,锣鼓声中,皮影戏又开始啦。当天为孩子们带来皮影戏表演和相关知识介绍的是马派皮影非遗传人马飞。出生于皮影世家,马飞老师从事皮影演出制作已经有四十多年。在现场,他带着年仅12岁的小侄子马默轩,为孩子们表演了皮影戏《夫妻双双把家还》和《二龙山》。
电视上的动画片常看,真正现场表演的皮影戏,大部分孩子还是第一次看。今年4岁的万峻珂站在幕布前看出了神,刚上一年级的唐梓熠则更好奇热闹好玩的皮影戏到底是咋演的,不住往幕后打量。洞悉孩子们的想法,演出结束后,马飞邀请小学员们走进幕后,亲自拿起皮影试一试。三根钎子指挥下,皮影人物就能摇头扭腰踢腿,孩子们玩得开心极了。“现在能看到皮影戏的机会都不多了,没想到孩子还有机会走进幕后,亲手试一试”。小学员家长张女士说:“这样的活动寓教于乐,太有意义了”。
绽放湖居美学,领略优雅生活境地。活动结束后,国学少年携父母一起三五成群走进雍锦会所和景观示范区,探索蓝光雍锦半岛更深处蕴藏的中魂西韵之美。
刘媛媛/文卓也/摄
新闻推荐
星报讯男子沉迷赌博,经常去澳门豪赌,并因此欠下高额赌债无力偿还,面对两名债权人的催债,他竟打着“还车贷”的幌子,骗取对方共计19.5万元。随后,他逃至南京躲藏,其间,手头拮据的他竟沦为窃贼,在网吧行窃。...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