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盐城一条道路的斑马线上,因无车让行减速,一位老人在为住院老伴买早饭返回的路上,步履蹒跚地通过此处时,被撞身亡。
近日,记者在市区多个路口采访发现,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现象普遍:一些车辆通过斑马线时不减速,即使看到斑马线上有行人通过,甚至会踩足油门抢先通过……有人说,这条城市道路“生命线”,似乎正在逐渐消失。
有交警指出,“礼让斑马线”,不仅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也是驾驶员文明驾驶的基本要求,缺乏这种规则思维,类似悲剧将难以避免。
行人过马路提心吊胆
昨天上午8点半,记者首先来到长江路公交集团附近道路的一处斑马线采访。长江路是市区主要干道之一,记者观察的地方周围有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菜市场,车流与人流都非常大。用了近2分钟过马路的两位附近居民称:即便看到他们在过马路,汽车还是一点不减速地涌了过来。“面对冲上来的车辆,我们吓得只得退后几步,不敢动。”
记者随后站在路边观察,一男一女两人从东向西过马路,已经走到了道路中间,一辆合肥牌照和一辆上海牌照的小轿车由北向南行驶时,前后经过了两人身边,却并未停车让行人先过马路,而是稍稍减速开了过去。不一会儿,一位中年女士抱着孩子由西向东过马路被挡在距马路对面七八米处,三辆由南向北行驶的轿车接连从她面前开过去,并未停车礼让。
记者在该斑马线附近观察的10分钟内,过马路的行人超过40位,大部分车辆行驶到斑马线时会减速行驶,但只有很少的车辆会主动停车让行人先行。
而在城南都宝花园小区门前的人行横道两侧,都设有减速带和“车让人”的醒目大字,但来往车辆熟视无睹,鸣笛快速通过,大部分过马路的行人只能左顾右盼等待车流经过后择机而过;在文化路、九华中路一些设有红绿灯的斑马线,甚至还有少数车辆无视红灯直接通过——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有些路段斑马线上的红绿灯并没有装配探头,因而很多驾驶者“无所畏惧”。
习惯“机动车先行”?
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甚至冲抢斑马线、逼停行人时有上演,行人过马路“左顾右盼、胆战心惊”成为常态……令人忧心的是,似乎无论是行人还是司机,都在潜意识中习惯了长期以来的“机动车先行”。
昨天记者还采访了几位驾驶员。“每次过斑马线让行行人的时候,我后面的车子都要按喇叭……左右两边的车疯了似地直跑。”私家车主黄女士表示。
“遇到斑马线有行人通过,不管有没有红绿灯都会提前放慢速度。不过,对于何种情况该停车让行,却并不知道。”车主于先生坦言,“主要看对方有没有要过的‘意思\’吧。如果他站住不动,我就直接开过去。”
每天傍晚,曹女士都要从伟星城小区的家中穿过赤铸山中路,进入对面的神山公园锻炼身体,对于赤铸山路上斑马线的礼让状况,她深有感触,“现在的道路四通八达,车越开越快,为生命安全着想,我们自然要让着点!”
机动车不让人要扣分罚款
“全国各地斑马线上车撞行人的事故每年发生多起,主要原因是驾驶员没有养成礼让行人的习惯,缺乏规则思维。”镜湖交警大队的一位交警表示,礼让行人,遵守交通法规,不乱闯红灯,是营造有序的交通环境的基本条件。
该交警称,当机动车行驶至距斑马线30-100米时,无论有无红绿灯,都应当提前减速,做好停车让行准备,无行人横过时低速通过。而在车多的路段,看不清斑马线时,要注意路面上的菱形预告标志,并伴有震荡线,只要司机在开车过程中注意到相关标识,便可提前预知前方即将到达斑马线,做到心中有数。
实际上,机动车过斑马线要礼让行人,是一项基本礼仪,更是一条法律。记者还了解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的,应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记3分处罚。
不过对于交警的说法,有部分市民表露担忧:虽然有法律规定,但监管难度大了点。难道要在每一处斑马线旁装上探头吗?
记者 王世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翔宇)合肥市包河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一个名为“童心桥”的公益组织已经成为合肥乃至安徽关爱残疾儿童的标杆。这个由致公党安徽省委创办的儿童公益发展中心,几年来已经发展了不少义工...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