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不辞辛苦只为农民的丰收

来源:合肥日报 2017-05-01 06:00   https://www.yybnet.net/

2002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时,为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农业科研,服务于民族种业,王利明毅然放弃了科研院所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外企优厚的待遇,来到了丰乐种业,开始了他的玉米育种生涯,这一干就是15年,在玉米新品种选育这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上留下了一行深深的足迹。

为了加快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进程,每年10月到次年5月就会有大批育种人像候鸟一样迁徙到海南岛种植各种作物,他们被称作“南繁育种人”。王利明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每年,“候鸟”王利明都会带领科研人员到海南开展6个多月的南繁工作,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河南、甘肃、辽宁等科研基地间来回穿梭,只有极少数农闲时节才能回到合肥住进自己的“家庭旅馆”。“忍得住孤单,耐得住寂寞,是一个玉米科技工作者所应有的思想境界。”王利明笑称。

这样的生活,在外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可对科研人员来说,真正的压力来自于能否育种成功。在王利明的带领下,团队开展了“玉米雄性不育化制种技术的研究”,创造性地将制种田中的母本转育为不育系,将父本转育为恢复系,制种时母本不需要去雄,这样一来节约了大量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杂交种子的纯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他带领的团队还自主选育出玉米高频孤雌生殖诱导系,并通过试验逐步完善了“孤雌生殖快速培育玉米自交系”技术,把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由7-8代缩短为2-3代,建立并完善了玉米自交系快速培育体系,使得丰乐种业在玉米育种新技术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育种工作大部分时间是蹲在田间的,播种、杂交、观察、选种、核产……其中的辛苦,常人难以想象。为了培育耐高温热害的玉米新品种,必须要将玉米授粉的时间安排在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

每年王利明都会和玉米一起经受高温的考验。“玉米抽穗时间比较短,但这是配组杂交、孕育新品种的关键时期。杂交组合性状调查在时间上非常紧张,必须做好安排。每天早上只要天一亮,不管露水有多大,我们都得钻进玉米地搞调查。每次走出玉米地时,衣服都湿得像水洗过一样,露水和汗水交织,捂得身上都是痱子。”王利明说。作为公司玉米科研课题负责人,王利明每年要带领科研人员种植育种材料地60多亩,新组合鉴定田500多亩,每年套袋自交、杂交二十多万株,测配的杂交组合上万个,在全国布异地鉴定点达80多个,每年收集田间调查数据几十万个。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王利明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先后培育出丰玉12、丰乐21、梦玉908、丰乐668等一系列玉米新品种,其中梦玉908是安徽省第一个通过国审的玉米品种,并且获得了国家新品种权证书。“在我看来,育种就是对种子进行配对组合,打造‘高、富、帅\’基因,就像写作一样,很多时候需要的是灵感,而灵感就来自于你平时所积累的经验和悟性。”王利明说,他从没觉得去海南育种是个苦差事,他热爱这份事业。“其实我们做的事情很单调很普通,只是每当看到自己培育的品种在农民的土地上丰收时,心里就十分满足。” 

·张旭梅 本报记者 赵俊松·

新闻推荐

宁愿一人脏 换来万家洁

说起掏粪工,很多人就会想起时传祥。在合肥也有一个“时传祥”,他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信念,坚守19年,他就是瑶海区城肥管理所的清掏工张凤彪。今年47岁的张凤彪,1998年进入瑶海区城肥管理所成...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体验1号线2017-04-30 00:00
评论:(不辞辛苦只为农民的丰收)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