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这恐怕是无数教师们的日常写照。临近“五一劳动节”各处都在表彰辛苦的劳动者们,今天,也让我们来给这些辛勤的园丁们点个赞!
建校十年以来,合肥市兴华苑小学由办学之初软硬件较为薄弱的“小学校”,成功蜕变为初具品牌影响力的特色小学,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都得到了有力的补充和强化。近年来,该校立足学校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以精细管理为基础,以教研科研为保证,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子,先后获得合肥市“平安校园”、“绿色学校”、“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德育先进集体”、合肥市“经典诵读特色小学”、“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老师们的基石作用,是他们不辞辛苦的付出,毫无怨言的奉献,给这所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在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正如该校学生所言:“老师是辛苦的园丁,我们要对老师们说声谢谢!”
一天至少训练4小时
陪着孩子们一路成长为冠军
2016年12月底,机器人项目正式引入兴华苑小学,余学武老师受命担任该项目的教学工作。“对于这个新项目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和孩子们一样什么都不懂。”一切从零开始,从接手机器人项目那天起,余学武老师便开始了漫漫“加班”路。
每天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后,余学武就在创客教室内摸索着机器人的组装、程序的编写等。“刚接触机器人时,对中控、传感器、配件一无所知,心里很是没底。”相信勤能补拙的余学武每天想方设法抽出4小时来摸索机器人,家住蜀山区的他往往回到家里都已经晚上9点了,就在这一点一滴的摸索中,他对机器人开始一点点的熟悉、了解。
今年2月,兴华苑小学的机器人社团终于组建起来。带着一群同样对机器人一无所知的孩子,余学武竟然还想着要参加3月25、26日的WER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中国华东赛区比赛。“时间紧、任务重,底子薄弱的我们只能靠多练习来弥补差距。”
学生在学,余学武同样也在学。“从开始的摸索学习,到最后的成熟掌握,花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余学武回忆起步阶段,忍不住夸起孩子们。“学生们不仅要完成功课,还要上兴趣班,又得抽时间学习机器人,这都是很辛苦的,可是他们都坚持下来了。”
付出就会有所收获,WER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中国华东赛区比赛中,兴华苑小学机器人社团派出四支代表队参加WER能力挑战赛和积木普及赛C系列的角逐。比赛中,兴小一队刘耀祺和胡子成在第一局发挥欠佳的情况下,后起直追,在第二局中稳健发挥,创下了本次华东赛区单局最高分860分,最后以总分1930分荣获WER能力挑战赛亚军的殊荣。除此荣誉外,兴小机器人社团其它三队均发挥出色,荣获二、三等奖。
而就在不久前的合肥市第九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合肥市兴华苑小学派出的三支队伍在小学组的WER能力挑战赛项目中同样全部取得优异成绩,斩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浑小子”变身“三好学生”
老师妈妈,妈妈老师。对于兴华苑小学李嫄嫄班里的孩子而言,李嫄嫄就是这样一位妈妈一样的老师,不以成绩论英雄是她一贯以来的教育信仰。
李嫄嫄班上曾有个调皮到全校闻名的小男孩,总爱打架闹事。有一次,他又闯了祸,面对老师,十岁的他感到害怕,但却倔着性子不肯认错。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苛责,李嫄嫄轻轻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如朋友一般与他交谈起来。
经过一番了解,李嫄嫄了解到孩子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平日里母亲忙于工作疏于陪伴,渐渐地他就变成了别人眼中的“浑小子”。“没有坏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和家长。”
那天之后,李嫄嫄给了这个小男孩更多的关注,时常与他谈心,渐渐打开他紧封的心。“看你身体结实、头脑聪明,当我们班体育委员怎么样?”发现孩子平日里擅长体育运动,于是李嫄嫄尝试着让孩子当起了体育委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发现它、放大它,孩子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当了体育委员后的小男孩,仿佛变了一个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未有过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在他的身上展现出来。在他的带领下,李嫄嫄班在学校的广播操比赛中、运动会上等各项体育活动中,屡屡夺魁。李嫄嫄借机鼓励他:赛场上那种拼搏的精神,学习上咱也可以!如今不负众望,当年那个调皮的小子,如今不仅成绩突飞猛进,还被评为了“三好学生”。
把汗水洒在操场
将青春献给孩子
青春不悔在奉献,作为一名光荣的青年教师,吴煌决心将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孩子们。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他在进行课堂常规教学的同时,还负责校内田径和足球的训练。
在训练中,大到姿势,小到动作分解,吴煌都手把手地教,力争做到尽善尽美;每天训练结束后,不论多晚多累,他都坚持给每一个学生进行按摩放松,只为缓解学生运动后的肌肉酸痛。
即使声音沙哑、感冒发烧,他也咬牙坚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十分的付出,终究获得十分的回报。兴华苑小学田径队连续三年获得区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华兴足球队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斩获市联赛冠军和亚军。吴煌本人也在2017年合肥市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我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拥有着无数骄傲、幸福的回忆还有孩子们真诚的陪伴,这些都将珍藏我心,激励着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坚持叶的事业
张艳从小怀揣着教师梦,经过自己不懈努力走上了梦寐以求的讲台。有人问她为何如此热衷?她总是微笑着说:“教育是叶的事业,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叶的事业也许永远不会惊天动地,但正是这渺小的,不起眼的叶,成就了花的绚丽,果的辉煌。张艳老师自踏上三尺讲台以来,一直坚持教育岗位,矢志不渝。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张艳一贯坚持的原则和责任。她的班里有个新转入的“武校”生,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张艳发现这个转校生对拼音一窍不通,基础极为薄弱。“我和孩子商量了一下,就利用课间、午休和下班后时间,从拼音开始对他进行辅导,日复一日,孩子也没让我失望,一步步跟上了班级的整体水平。”
对于每个孩子,张艳都是这般坚持。“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做老师的要找对方式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每个学生搭建舞台
多年来,申展担任兴华苑小学班主任,并先后担任语文、音乐、体育、品德、戏曲等学科的教学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她从不抱怨,积极探索,其撰写的教学设计、课件获得省、市评比一、二等奖,在区教学评比中名列前茅。
在申展班里有个女孩叫张意文(化名),她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申展课上经常有意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我发现她的朗读水平很好,于是就让她在班级的晨诵活动中,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她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后来张意文同学的学习突飞猛进,还当上了课代表。”看着孩子们的成长,申展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作为耕耘在课改第一线的语文教师,申展坚持用“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武装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思想,时刻关注语文学科教学新动态,把最新的教研成果消化、吸收或借鉴到教学的实践中,注重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前面的路还很长,未来我还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育人原则,实践做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诺言。”
反其道而行老师最重要的职责是“育人”
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小事也能做得很精彩。带着这样的理念与信仰,阮玲丽踏上了普通而神圣的教师岗位,自工作以来一直勤勤恳恳、脚踏实地。
在兴华苑小学工作了7年,阮玲丽不光给学生传授知识,更注重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阮玲丽始终言传身教的重点。她的班上曾经有一个调皮惹事的孩子,经常未经允许拿别人的东西。“和家长沟通多次也没效果,其实我们都知道孩子就是调皮想要引起关注。”
为了改正孩子的恶习,阮玲丽反其道而行,让孩子当起了监督员,监督班上有没有乱拿他人东西的现象,一旦发现立即告知老师,老师将根据他的表现当众表扬并颁发奖励。久而久之,小男孩慢慢就改掉了恶习。“教育的道路上,身为老师的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关注学生成长,从每一件小事开始。”
苗峰 周亮亮 晨报记者 金玲
新闻推荐
评选面向基层,一线职工占到65%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