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29日下午2时30分,第43期“合肥文化大讲堂”将在安徽名人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由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安徽博物院馆员刘东开讲“合肥出土的陶瓷器”。
合肥历史悠久,从汉代以来,一直是江淮间重要的商贸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合肥市及周边出土了大量历代精美陶瓷器,上自周代印纹硬陶,下至明清瓷器,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时代连续。“这些都很好地说明了合肥城池迁移不大,两千年来城市位置较为稳定。”刘东说道。
在安徽博物院馆藏文物中,合肥出土和征集的藏品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早年在合肥市发掘的几座明确纪年墓葬,如隋开皇六年伏波将军墓、五代南唐保大四年汤氏墓、北宋包拯家族墓群、明永乐十二年陈闻墓等出土的陶瓷器,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刘东告诉记者,陶瓷器既是古人日常生活用具,也是古代精美艺术品,通过合肥出土的历代陶瓷器鉴赏与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合肥地域历史的认识,同时也是我们直观感受家乡文化的重要见证。
刘东,安徽博物院馆员,从事馆藏陶瓷器的保管与研究工作,现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安徽省文物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中国文物报》《中国收藏》《中国社会科学报》《安徽文博》《江淮文史》《寻根》《文物鉴定与鉴赏》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文物鉴赏文章、文史类文章数十篇,2015年,完成省社科联课题“民国时期安徽文物博物事业发展状况”项目,近年来,致力于馆藏文物与安徽地域文化的结合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夏冬波 记者 方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天获悉,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庐阳区签约共建城市医疗联合体。该医联体成立后,安医大一附院将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远程治疗、双向转诊等方面,实现资源下沉、纵向贯通,有效促进庐...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