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要:我区政务服务体制改革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积极探索政务服务管理新机制,重点建立减少管理层级、规范办事流程、明晰管理权限,着力构建集约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试点建设一年多来,服务意识和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效。
减少管理层级,科学设置办事服务窗口
“办事部门多,办理窗口多,事情在哪儿办,怎样办?”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首先着力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
撤销社区服务窗口设置。对全区政务服务工作进行了4个月的调研,形成政务服务体制改革调研报告,制定实施方案。2014年5月,明光路街道作为街居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全区率先启动街道社区政务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撤销社区办事服务大厅,把街、居二级办理事项全部收到街道、镇、开发区为民服务大厅统一办理。以金大塘社区为试验点,将有关社保、民政和计生等30个办事项目收归到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办理。工作人员实行AB岗制度,实施网格化数据采集管理和上门委托代办制,变坐等办事为主动上门服务。
科学设置街道服务窗口。优化为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窗口资源配置,办件量多的事项设立独立窗口,办件量少的设立综合窗口,改变过去那种窗口设置全而空的局面,节省了人力资源。实施“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模式,街道为民服务中心通过“菜单”式分类办理的形式,让办事群众一目了然,能直接为社区居民办理有关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管理服务事项,把原来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审批变为区、街道两级审批,减少办事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彻底改变过去群众办事“两头跑、反复跑”的尴尬场景。
规范办理流程,以最短的时间办成难办的事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注意规范办事流程,着力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压缩办事环节。区政务服务中心对区本级20个部门、82项行政许可审批、21项行政确认权力、44项公共服务,共147个项目办理流程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再造,对现有的审批项目流程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压缩办事环节。对权力类项目,取消与法无据的街道审核环节,直接到区本级服务大厅办理,强化部门一次性办结。公共服务类的,实施部分项目下放。诸如申报要件简易、补助费打卡发放等事项,权限下放到街道,方便群众办事。
减少申报材料。按照能减则减、能并则并的原则,于法无据的、脱离实际、显失合理的、向一个部门重复提交材料或一次性提交多份相同材料的一律取消,对要求提供“其他材料”的,要明确列举具体情形和材料名称。同时,大力推广申报材料电子化,运用“一站式”电子政务平台和高拍仪等设备,对受理、上传、审批等环节实行无纸化申报、审批作业,从而实现区直部门对申报材料信息的资源共享,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明晰管理权限,搭建为民服务平台
“行政事务千头万绪,社区开不尽的证明,群众跑不完的腿”。 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为社区减负,还原社区本职,以体制创新激励做事干劲。
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创新事项管理模式,在明光路街道试点的基础上,区政务服务中心牵头编制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实行为民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对群众反应强烈的服务事项证明出具,深入调研,查原因讲对策,提出明确的整改意见。通过服务目录管理和规范证明事项出具,进一步明晰街道、社居委工作职责,减少目前存在的由街居出具的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的证明材料,将基层尤其是社居委从繁杂的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去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搭建服务平台。建强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创新服务机制,整合全区服务热线资源,率先在全市成立“区政府服务热线电话办公室”;率先实现县区级政府网络问政市区对接,凡群众在市、区政府网站的留言、咨询、投诉等一律由该系统自动转接至合肥12345政务服务直通车平台,按市长热线投诉信件等同对待,架起了一座政府服务群众便捷高效的连心桥。建设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数据采集终端和GPS定位,对社区网格员工作轨迹、工作效能实时进行监管,保证社区工作者在岗在位做事,开发具有工作动态、志愿者服务、便民服务等十多个模块及功能,最终实现网上办公,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通讯员 鞠连涛)
新闻推荐
href="https://www.yybnet.net/hefei/news/201605/806157.html">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本报讯 5月25日下午,区工商联组织召开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工作会议。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刘剑出席会议,区检察院相关负责同志应邀参会。会议通报了《瑶海区“工商...href="https://www.yybnet.net/hefei/news/"
target="_blank">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