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荣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来之不易。瑶海区采取“五项举措”巩固文明创建成果,使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具体化、亲民化,在新的文明起点上,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
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用共同的价值信仰筑牢瑶海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瑶海讲坛、道德讲堂、报告巡讲、好人故事会,使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传播、放大,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积极发挥群众的自主意识和首创精神,精心设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大“主题季”实践活动,近10万人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打造合肥市唯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社区,社区文化艺术馆、商业文化街、小区、河岸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阵地,原创主题雕塑、个性文化墙,醒目公益广告,将“24字核心价值观”无声融入居民生活,受到群众点赞认可。在红光街道化南社区建成全市首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主题广场,悬挂古训的家风驿道、刻画文明的家风雕塑、图文并茂的家风中心广场,营造出浓郁家风家教氛围,让家风家教深入人心;在家风主题广场同时启动的“展家风、树风尚、传美德”活动,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树立了精神文明新风尚。
文化活动传播文明理念。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成为文明传播的好平台。启动瑶海区改革与建设大型新闻摄影大赛及老照片征集活动,通过追忆和探寻瑶海工业时代生生不息的创业激情,战天斗地的无限勇气,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打造全省“首发之区”,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国际化都市区提供精神动力,积聚宝贵财富。瑶海区民俗民间文艺汇演、瑶海区“邻居节”、“美好安徽舞起来”广场舞大赛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共同的文明理念,让城市更加和谐美好。未成年人中,“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中华经典 做文明少年”、“万名青少年齐诵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意识从小抓,争当城管小卫士”等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小手”牵起“大手”,形成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文明建设氛围。
生态文明扮靓城市风景。结合全省“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生态文化建设上出思路、下工夫、亮实招,统筹河道、铁路、公园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日常巡查管理中对城市不文明现象“亮剑”,并以重点生态文化项目建设来提升城市品位。滨河公园、瑶海湾湿地公园、花冲公园改造、龙岗开发区街头游园及一批特色街区项目正在64平方公里的瑶海铺展开来。规模最大的瑶海湾湿地公园项目分期推进, 19万平方米的二十埠河湿地公园项目在紧鼓密鼓地推进。2015年,瑶海区按照“500米见绿地、1000米见游园、2000米见公园”的要求,全面加快生态建设,提升100多个老旧小区绿化,城市干道打造“一路一景”,生态文明正成为瑶海文明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继续深化河长、路长管理责任制,重点对河道、主干道、街巷、老旧生活小区环境卫生、城管执法、绿化管养等10个方面开展督查。同时,将全区划分为89个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城管队员和2名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网格员,负责网格区域内的城市管理事件的发现、处置和核查,每月对网格员的工作成效进行考评。 (下转2版)(上接1版)瑶海区“五项举措”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公益理念融入市民生活。志愿服务广覆盖。瑶海区有注册志愿者8.6万人,总数占全区总人口的10%以上。瑶海区深入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建设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志愿服务广场、“爱心银行”、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阵地,实现星级社区志愿服务广场全覆盖,目前有17个社区被市文明办评定为星级志愿服务社区。公益广告深融合。在瑶海街头,文明公益广告正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正能量潜移默化进入生活。瑶海区明确“2广场10道路”的公益广告宣传主阵地,刊载公益广告千余幅。全区近20万份宣传画,随着社区工作人员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提升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让主流的公益宣传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生活的“主旋律”。
中国好人倡导文明新风。瑶海“好人成绩单”令人瞩目,有“中国好人”13名、“安徽好人”11名,每一个瑶海好人的名字都闪耀着道德光芒。瑶海区注重通过中国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倡导文明新风。在三里街三里一村社区,古稀之年的贺印生老人坚守道德讲堂三年多,义务讲述传承中华文化的《道德经》;在七里站二十埠社区,被媒体称为合肥“献血超人”的耿志超14年来献血23000毫升,同样在这个社区,原来只有19人的遗体捐献志愿者“英雄团体”正在不断扩大。瑶海“中国好人”的道德力量与文明示范正在改变这个城市。(瑶宣)
新闻推荐
本报讯 4月22日下午,瑶海青年足球队组建仪式在和平路小学举行。区委副书记、区长单虎,区委常委、副区长张洁,以及团区委、区教体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组建仪式。在球队组建仪式上,单虎向...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