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三、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
href="https://www.yybnet.net/hefei/"target="_blank">合肥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果,深入推进县(市)、区、开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依法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各级政府、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水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开发园区、重点用水企业的正常管理。鼓励并积极推进节水型企业、社区、学校、单位、家庭等节水载体建设。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省下达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确定各县(市)、区、开发区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十五)大力推进城镇和工业节水。加大工业特别是高耗水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和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力度,积极开展节水示范,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推行节水强制性标准,逐步实施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加快城镇供水管网节水改造,大力推广节水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逐步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及产品,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着力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建立健全水平衡测试制度,计划用水户每3年应当进行一次水平衡测试。
四、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
(十六)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河长制”。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把水域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河湖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制定饮用水源地、入湖主要河流以及巢湖的水质改善目标任务,按行政区域(辖区)分解落实,提高全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纳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标准和城市污水处理率。积极推进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大力改善巢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积极保护引江济淮等调水工程水环境。
(十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充分考虑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维护河湖健康生态。完善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各县(市)、区要组织编制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湿地的保护,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开展全市重要江河湖泊健康评价,建立完善生态用水及河流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水生态、水源保护补偿机制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管理机制。
五、保障措施
(十九)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加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领导,成立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辖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市水务局负责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市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工作。
(二十)建立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市政府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情况、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市水务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对在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二十三)健全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推进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水资源管理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严格水资源执法工作,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维护良好水事秩序。
(二十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开展基本水情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将水资源和节水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列入学校教育、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引导和宣传教育作用,倡导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风尚。
(完)
新闻推荐
href="https://www.yybnet.net/hefei/news/201502/807097.html">(上接1版)2015年全区大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本报讯 2月13日,我区召开2015年大建设工作会议。区委书记汪德满,区委副书记、区长单虎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李锋主持会议,区领导闫萍、唐平生、周卫东、叶新萌出席会议。...href="https://www.yybnet.net/hefei/news/"
target="_blank">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