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安徽“校讯通”为何禁而不止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2-10-19 11:54   https://www.yybnet.net/

许多学生家长投诉“校讯通”(阳光教育、家教通等类似相关产品)的投诉,称“被办理”了这种每月收费10元的手机短信业务,明明很不划算,但“迫于”学校及教师的压力,不得不办,不敢不办,着实无奈。

由于不得人心,“校讯通”业务早在2011年3月就被安徽省教育厅明令禁止。时至今日,为何越演越烈,火爆异常?

“校讯通”是否必要?

很多家长反映,每个月收费10元的校讯通,实际上差不多每天就1条短信,按照1毛每条来算,也才3块钱;而观其内容,大多是布置的作业,还有一些通知事项,并没有什么专门的个性化服务。

合肥某小学一位学生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学校会定期召开家长会,现在基本上没有了,发短信和当面说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而让张女士最不能接受的是,“自从有了这个,孩子就不记作业了,反而回家我要提醒她。 ”

“校讯通”办理真的是自愿吗?

一学生家长宋女士说,“能是自愿吗?家里就这一个小孩,老师将来要用这种方式跟我们联系,能不订吗? ”

“因为怕得罪老师委屈了孩子,家长们只能选择被动接受。 ”学生家长刘先生告诉记者。

“校讯通”真的方便了学生吗?

家长们反映最多的就是学校推广的校讯通往往只针对某一运营商的用户,其他运营商用户要么无法收到短信,要么很晚才收到短信,家长只能选择重新办理号码或更换双网双待的手机。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校讯通”完全可以向多家运营商的手机用户提供短信服务,为了达到捆绑用户的目的,运营商才对外宣称是“网络平台技术瓶颈问题”。

谁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既然校讯通不必要,不方便,而家长们也不情愿,那么学校为何还要乐此不疲呢?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利益”才是核心因素。校讯通业务共有通信运营商、软件开发及推广企业、学校及教师三方,利益分成比例大致为:5:3:2。目前安徽省约有120万“校讯通”用户,每年费用多达一亿四千余万元。以此推算,通讯运营商每年从中获利超过七千万元,软件开发及推广企业每年获利四千余万元,而学校及老师每年获利近三千万元。

苗子健 杨坤 李希10月16日人民网

新闻推荐

家里好儿媳 单位好员工——记明光农合行涧溪支行员工胡发玲

记明光农合行涧溪支行员工胡发玲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安徽“校讯通”为何禁而不止)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