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教育公平新理念:“捆绑”互助共发展合肥市永红路小学积极帮扶农村小学弥补教育差距

来源:江淮时报 2010-01-26 11:2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合肥市永红路小学积极帮扶农村小学弥补教育差距

位于合肥市商业中心三孝口的合肥市永红路小学,创建于1944年。办学60多年,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1200人,在岗教师58人,学历达标率100%。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领导班子牢固树立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特色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办学思路,制定了“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形成了“诚实活泼、勤奋博学、文明健美”的校风、“教中做人、教中出彩”的教风和“乐学、善学、会学、不断进取”的学风。逐步构建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专题研讨、课题牵动”的特色校本研训模式。尤其是该校开展的“我读教材”特色校本教研,在创新教研模式和内容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教研氛围的形成,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永红路小学先后六十多次荣获全国、省、市、区级先进集体称号,先后被命名中国素质教育研究基地,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全国十佳五四红旗团支部,“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最具影响力作文名校,全国课堂教学先进单位,全国小学生手球锦标赛冠军,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全国第一轮实验先进校,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学校 新经典”实验学校,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法示范学校,合肥市青年文明号,合肥市安全文明校园,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法示范学校,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双拥先进单位,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特色示范小学、合肥市校本教研示范研究基地,合肥市大课间活动示范学校,庐阳区三星级教工之家,庐阳区三八红旗集体,庐阳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先进单位等。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近年来,合肥市庐阳区为打破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把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进行“捆绑”,实现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捆绑”后,城乡学校间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并通过教师调剂、相互交流,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缩小城乡学校的师资差距,推进乡镇学校快速发展。

永红路小学就是实施与乡镇农村小学“捆绑”互助的积极分子,特别是本学期以来,永红路小学和五里拐小学在市、区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两校校领导的高度关注下,在两校大队辅导员和教导主任的密切联系和积极筹划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系列活动和教学研讨互助提高活动。在锐意创新的各项活动中,不断推进两校捆绑发展共同体少先队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

以教研为基础,三级“捆绑”全面落实

今年以来,该校积极响应区教育局号召,深化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机制,为全面提高两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最终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目标,共同谋划、共同实施。两校教职工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深化“捆绑”管理机制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三级“捆绑”主要是:两校校级领导分别按分管工作与对方学校进行对口联系,领导小组对对口联系工作,形成校级领导的“一级捆绑”。两校各部门(包括党、团组织)互相借鉴管理制度、工作计划等资料,在具体工作的实施,制度的制订完善执行过程中要互相协助,形成中层班子的“二级捆绑”。两校教师和班级进行对口联系,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不同层次、各种类型的共同体结对活动,形成教师、学生的“三级捆绑”。对原有共同体学校制度进行更新、完善、充实,形成新的深化共同体学校“捆绑”机制管理制度。

自两校实行“三级捆绑”教师结对以来,结对教师一直按照活动方案、计划开展活动。有该校牵头的校际联动主题教研活动,但更多的是结对教师自主开展的研讨活动。通过短信或者网络等渠道密切联系,老师们频繁开展互听、互评、互研、互反思等活动,并以庐阳区教育局“支教天地”中的“同在蓝天下,我们共成长”专栏为平台,交流所思所感,记录共同成长的足迹。

2009年月9日下午,永红路小学领导带领全体老师,来到“捆绑”学校五里拐小学开展主题为“共读 共研 共成长”——永小、五里拐捆绑学校赠书仪式暨“学科共同体”结对仪式,扩大捆绑学校共同体规模,促进捆绑学校教师共成长就此拉开序幕,结对教师由此扩大到五里拐小学的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个学科、每个教师,五里拐小学结对教师达到100%。在“建立捆绑学校教师成长梯队,打造捆绑学校精品共同体”的指导策略下,两校重点落实了“三项工程”:名师工程(引进两校以外的优质教师资源,请进来与两校的教坛新星、教学能手结成共同体,打造学校自己的名师);青蓝工程(发挥本校名师的带头、辐射作用,与本校的年轻教师结成共同体,促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希望工程(进校五年的教师和刚进校的教师结成共同体,共同研究,共同成长)学校将为共同体的缔结举行仪式,并全程督促,及时引导。

以活动为载体,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深化捆绑,硬件先行。学校先后投入近五千元协助五里拐小学建设标准化大队部。当看到焕然一新的大队室时,五里拐小学领导和老师们感慨:这就是“捆绑”机制带来的实惠。与学校大队室同时建立起来的还有学校的荣誉殿堂,使得学校历年来获得的荣誉悉数上墙,提高了学校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知晓率。

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提高少先队工作的实效性。在由两校大队部共同策划的第十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上,两校的同学一起参加书法比赛、演唱比赛、少先队礼仪评比等活动,同学们一起完成的字、画被展贴在一起,互相学习,促进各项才艺能力的增长,更加深了“手拉手”小伙伴之间的感情。在闭幕式上,同学们一起载歌载舞欢度六一,大家在活动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长了知识。利用庆祝建国、建队60周年的契机,两校组织同学们利用互联网,在一起写文章,交流美文,进行美文PK,互相点评,并将优秀的作品展贴在学校网站上。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双方队员加深了纯真的友谊,拉近了距离,增强了互相了解,开阔了眼界,接触到了自己生活以外的生活,学习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让生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以课题为龙头,推动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永小、五里拐小学从早期的“手拉手”学校,到共同体学校,发展到今天的“捆绑”机制学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将两校原有共同承担的 “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深入研究下去,推动科研成果的深化与推广,两校再次携手,共同申报省级课题“关于‘捆绑\’机制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研究。旨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领两校教师深入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生命品质,促进学生、学校的优质发展,实现捆绑学校的共享、共建、共赢。

在充分进行理论探讨、实地调研后,基于两校实际,从问题入手,以构建共同体为突破口,确立了课题研究主题——“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课题立足于学校发展共同体的构建,通过与五里拐小学共建学校发展共同体,以两校共建为脉络,实现区域内的校际间合作;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点,紧盯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提升专业素养;以共同体建设为抓手,营造团队进取的氛围,催生教师职业幸福;以“携手合作、发展共赢”为目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有特色和富有成效的“共同体学校”之间的联动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交流及共享,促进共同体学校的共同发展。在课题研究中创设了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各类教师成长共同体,如:“新青蓝共同体”,将原有的“青蓝工程”加以革新:一是工作未满3年的新教师可自主选择 “师傅”;二是工作5年以上的青年教师可自主选择合作搭挡;三是骨干教师可自主牵手结对教师。这一改革,创新了原有的师徒结对,既强调了教师的内需,又突出了教师的自主,同时也改变了由以往的重点打造到人人发展,由行政安排到自主搭配,由一节课的环节结对到平时工作的全程合作,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新青蓝共同体”。 “科研共同体”,共同体成员目标一致,共同研究和实践教育教学的新思想、共同探讨灵活先进的教学策略,其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侧重于“有效备课”;有的侧重于“有效课堂”;有的侧重于 “有效作业设计与评改”;有的侧重于 “有效复习”;有的侧重于评价策略的研究等,继而形成了小课题大研究的氛围。 “自主发展共同体”,在逐步形成的互帮互助、团队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下,一些兴趣相同的教师还自发组建了“经典小诗社”、“丹青社”、“教育专著鉴赏社”等自主发展共同体,他们自主开展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发展特长的活动。还有“互助合作共同体”等。 3月10日下午,两校共同参加了庐阳区课题验收展示汇报会,得到与会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获得了“有效推进庐阳区教师专业发展”课题成果展示特等奖的好成绩,于6月份又获得了合肥市课题研究优秀学校,在2009年的11月份又向全国课题年会进行了研究成果的汇报展示。

在永红路小学的积极带动下,五里拐小学有了明显的变化,五里拐小学的领导说:我校2008年省级以上的获奖只有19人次,而2009年教师、学生省级以上获奖达到了100多人次,这是老师和学生提高的有力说明。教师说:自捆绑机制实施以来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此信心倍增,捆绑机制给教师互动提供了好的平台,使农村教师更加敬业,教师的精神面貌有了可喜变化,教研氛围越来越浓厚,教师展示自己的机会多了,教师个人素养得到明显发展,教师教研教学水平明显得到提升,扩大了教师的视野,教师的读书热情高了,教师的责任心增强了,教学管理有变化,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说:校园环境更干净整齐了,环境变得更优美了,学校开展的活动多了,阅览室有更多的新书了,新的设施多了,多媒体教室有新电视了,还有了漂亮的大队部;教学突飞猛进地提高,学生的脸上多了笑容,同学们渐渐爱上了这所学校。 责任编辑 何怀光

新闻推荐

董昭礼委员发言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

作为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重要一极,建设合肥经济圈,对于安徽省加快赶超,实现崛起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是更高起点、更广视野推动形成全省区域发展科学规划的“引领区”。积极推动合宁都市...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委员关注民生2010-01-28 11:19
评论:(教育公平新理念:“捆绑”互助共发展合肥市永红路小学积极帮扶农村小学弥补教育差距)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