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写春秋,一片丹心育桃李。庐江县冶父山镇平安小学支教老师李方珍二十四年如一日,辛勤奋战在教育战线上,收获了桃李芬芳,赢得了一方群众的肯定和赞誉。
为了儿时梦想,选择留在乡村任教
温和娴静,一身朴素得体的衣着,一副和蔼可亲的笑脸,这是学生们眼中的李老师。“当老师是我儿时最大的梦想。”见到李方珍时,她正从讲台上走下来,手上拿着书本,脸上挂着微笑。
1996年,李方珍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选择到淮南市潘集区夹沟中学任教,1998年调入庐江县白湖镇杨柳初级中学。2001年,选择到白湖镇杭头小学任教,在圩区做起了“孩子王”。
杭头小学地处杨柳圩心,四面环水,信息闭塞,条件艰苦。李方珍到校后,很快便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中,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认真揣摩复式教学方法,精心撰写教案,很快掌握了一些复式教学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都喜欢上她的课。
据了解,杭头小学学生主要来源于杨屯、新牌坊、史村、张洼等村民组,离学校较远,而且多数是留守儿童。为了不让学生中午吃冷饭,李方珍每天中午都忙着给学生烧水、热饭。晚上放学,她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而在她的办公桌上,始终备个装有针线、创可贴等物品的小盒子,以便随时为学生缝补衣服、钉纽扣,学生受伤时也可以及时处理。
为了心爱事业,长期与病魔抗争
1998年10月,李方珍正在上课,突感身体不适,前往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当时看到诊断报告时,感到天昏地暗,因为这个病是无法治愈的,属于高风险、高死亡率的疾病。”李方珍回忆说。
但李方珍并没有被病魔打倒,她坚持边治疗边工作。她说,作为一名老师,培育一个个学生成才,才能感觉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她现在每年只得利用寒暑假住院治疗,既然无法驱赶病魔,就得积极面对生活,把自己活成一束阳光。
了解到李方珍的情况后,学生家长纷纷主动为她捐款,李方珍被深深感动。后来,她托校长把钱全部退了回去。但孩子们的真情、家长的认可,却坚定了她战胜病魔、投身乡村教育的决心。
为了那份牵挂,到最缺教师的村小支教
2018年,考虑到李方珍长期患病,组织上要调她到离家稍近一点的学校——冶父山镇中心小学任教,而她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到该镇最缺教师的平安小学支教。“山区孩子们更缺少老师,支教就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李方珍说。
班上有一个男孩,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在外打工,他常年跟随奶奶生活,性格孤僻,在班上很不合群,对学习也没兴趣。李方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和他的父亲联系,劝他多跟儿子沟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我有责任把他们教育成人。”于是,李方珍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地陪他聊天,只要有一点小进步,就在课堂上表扬他,孩子很受触动,渐渐地像变了一个人,微笑时时洋溢在脸上。
“在乡村,留守儿童特别多,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李方珍说,她的班里留守儿童占到全班人数的80%,其中一些学生性格孤僻,缺少家庭关爱。李方珍把名单一一列出来记在心里,随时随地跟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成为他们精神上和生活上的依靠。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凭着对乡村教育与农村学生的满腔热爱,李方珍二十四年如一日,默默坚守与奉献,送出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乡村学子。
(记者葛清政《合肥日报》2019年10月25日第一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近日从庐江县民政局获悉,2019年庐江县通过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发展环境等多措并举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