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做一件好事容易,一直做好事难;一个人做好事容易,团结一群人做好事难。庐江村民李绍松在打工时受一位善心残疾工友感染,以一己之力投身帮扶公益。如今,在他的带领下,一百余位爱心人士组建了星之火志愿队。帮扶贫困残疾家庭、慰问敬老院、结对贫困学生至大学毕业……李绍松的爱心团队用微微爱心之火“点亮”了周边村庄的困难家庭。
贫困生暑假迎来爱心电脑
6月24日,庐江县贫困生小佳的家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星之火志愿队负责人李绍松和数名志愿者带来了一台刚买的电脑。
小佳是泥河镇天井村人,父亲患病去世多年,母亲10多年离家未归。小佳便一直随着70多岁的奶奶生活。目前在泥河中学读高一的小佳,学习成绩不错,唯有数学底子较弱。当李绍松无意得知这一消息后,便想到给小佳添置一台电脑,拷上名师讲课课程,让她在暑期通过电脑,好好地补缺补差。他将小佳的情况在团队中反映后,几名志愿队成员就踊跃集资为小佳购置了一台大容量的电脑。暑假刚至,李绍松便和志愿队队员将电脑送来。
自2012年踏上公益路开始,李绍松的手机就响得越来越多,向他寻求帮助的人也越来越多。从孤军奋战到今天,李绍松的爱心团队已经有一百余人,他们用微微爱心之火点亮了周边村庄的困难家庭。
爱屋及乌关注残疾家庭痛处
李绍松出生在一个菜农家庭,文化程度不高但家风甚严。受家庭条件限制,高中尚未毕业的他随打工潮到了南京,先后在码头搬物、工地搬砖。2012年,李绍松在合肥滨湖新区一工地上务工。务工时,一位残疾工友的助人为乐让李绍松萌发了做善事的想法。“他这样一个残疾人都在做善事,自己一个健康人做起善事来会简单得多。”那时候,他每月工资也就三千多元,量力而行,李绍松计划每年做三件善事。“都是一些小事情,那年举办残疾人活动,我提供场所、茶水、伙食等。年底拿出一个月的工资,买了油米之类的生活用品,帮助了四个贫困残疾人家庭……”
为什么会选择关注残疾家庭?据李绍松介绍,除了受残疾工友的启发外,自己的姑姑也是残疾人。“残疾家庭所需所求,我比较了解。一开始能力有限,也只能把目光集中在贫困残疾家庭的帮扶上。”
曾与队员泡水转移被困群众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李绍松在做善事。李绍松发现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解决不了很多问题的。于是,他开始发动自己堂兄弟等7个亲属合力奉献爱心。目前,他的星之火志愿队成员有亲戚朋友,也有曾经受助的普通人。
2016年7月洪灾,一个小区房屋被洪水团团困住。李绍松在志愿队里发动成员参与救援,当时水已经没到了自己的脖子,李绍松与另外7名懂水性的志愿队成员泡在水里大半天,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喊人,将楼上近百名群众一一背到三里社区准备的船上,再将人送到小区大门口高处。事后,他不仅皮肤瘙痒发生炎症,还患了重感冒,高烧不止。此外,慰问敬老院、结对贫困学生至大学毕业、带领团队成员服务县内大型活动等,这些都是星之火志愿队每年要做的。一根筷子一拧便断,一把筷子却能形成合力,李绍松带领星之火志愿队利用“筷子效应”帮助了无数的贫困家庭。
(徐梅生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 乐天茵子)
新闻链接
讲最美家乡事,评最美家乡人。今年6月,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2018“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面向合肥征集您身边的温暖和感动。只要具备勇敢、正气、担当、热心、自强、诚信、慈孝、友爱、情义、敬业、仁爱、善良、文明、友善、大爱等美德和品质,只要是能温暖到您的凡人善举,都有机会获评合肥“最美家乡人”称号及正能量奖金2000元。随后本报还将从中挑选突出案例,参与全国评选,获得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者,可获得正能量奖金10000元。参评“最美家乡人”活动,您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他人,本报征集报名热线为96511。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天从市水务局获悉,截至5月底,2018年合肥市民生水利薄弱环节治理续建项目年度目标任务超前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36...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