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庐江新闻 > 正文

看教授“智囊团”如何出招“拔穷刺”

来源:安徽日报 2018-06-05 10:53   https://www.yybnet.net/

安徽农业大学在全省各地组建73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选配50名教授担任联盟首席专家,形成一支支乡村振兴“智囊团”,常年奔波在“三农”一线——

本报记者 陈婉婉 本报通讯员 曹雷

擦干身上的汗水,抖落衣裤上的泥土,6月4日下午,安徽农业大学的一群教授风尘仆仆从乡间赶回学校,齐聚一堂共议乡村产业振兴。这群被群众亲昵称为“盟主”的教授们,正是该校“乡村振兴产业联盟”的首席专家。该校在全省各地共组建了73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选配50名资深教授担任产业联盟首席专家。在这些“盟主”的身后,还有300多名中青年专家组成的农业技术推广团队,他们常年奔波在“三农”一线。

从三尺讲台,到山林田地,高校的科技力量如何通过他们,撒播到江淮大地造福一方?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近了这个群体。

跨学科组建联盟,实现“1+1>2”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农业生产领域出现很多新问题。如安徽省水稻产业中主导品种不明确、主推技术不确定、机械化程度低、农机农艺脱节等问题日益突出。”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武立权教授说。他和同事们下乡搞科技攻关时发现,一个人单打独斗,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众多类似的意见反馈到学校后,安农大着手打破学科界限,围绕区域农业产业中的关键问题,组建跨学科联盟团队,汇聚了300多名中青年专家,形成一支支乡村振兴“智囊团”。

成立了优质水稻产业联盟后,武立权担任该联盟首席专家。团队迅速确立了“品种稳产、技术丰产、机械增效”的总体思路,开启了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对品种进行筛选,升级、改良水稻机插秧的农机装备,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机插水稻“阶段栽培法”栽培管理模式。经过几年的“边研究、边应用、边示范、边推广”,联盟先后建立试验基地12个、示范点19个,形成一套节本增效关键技术体系。

庐江县农民王士照的家庭农场有水稻、小麦共1000多亩,以前按照传统种植模式盲目种植,产量不高。在武立权团队的指导下,进行了品种示范、测土配方、病虫害防控等综合生产技术,很快让王士照尝到了甜头:通过使用“水稻钵苗机械摆栽技术”,育的秧不仅可以少施化肥、少用除草剂,亩产还可以大幅提高,平均每亩增收400多斤。王士照还在武立权的建议下,建立了工厂化的育秧模式,育秧工厂一亩可以育苗栽插大田100亩。现在,他的18亩育秧工厂不仅可以满足自家1000多亩农田的育秧,还能服务周边农户。

“科技推广和服务需要载体,在成果、产业和市场之间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该校畜禽产业联盟首席专家、动科学院陈宏权教授带领团队,通过咨询会、研讨会和现场勘考的形式,先后凝练服务对象的重点技术需求事项128件,制订出养殖场疾病监控净化方案,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为养殖场进行体检,涉及猪羊禽上百个指标体系,出具预警报告,并提出大量的补正措施和一对一培训。这种综合服务模式,为企业进行了全面技术武装,让企业发展不再有技术隐患。这种团队作战的优势,正点中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命脉”,把“单一服务”拓展到“全产业链”。

高举起科技“金刚钻”,专啃硬骨头

金寨县双河镇曾被誉为“皖西生姜第一镇”,生姜是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由于长期连作等多种因素影响,镇上的姜田接连爆发“姜瘟”。姜农洪杰有6亩姜田,在“姜瘟”的影响下差点把全年的收成都搭进去,用尽传统经验也不管用。

作为蔬菜产业联盟的首席专家,汪承刚教授应邀来啃这块“硬骨头”。经过多次实地调查论证,他谨慎地提出防治姜瘟病、提高生姜品质的技术规范。利用该技术规范后,曾发生过姜瘟病的田块,生姜普遍长势良好,未发现明显发病植株,平均亩产达2800公斤。洪杰的6亩地一下成了“宝地”,单产创下3500公斤的历史纪录,仅此一项收入就高达3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汪承刚为双河镇制定了生姜生产技术标准,规范种植技术,促使该镇生姜亩产平均提高到2500公斤左右,总产值达1亿多元,全镇户均收入增加1.7万元以上。 “作为农业教授,我们有实力更有责任,把高科技成果送到田间接受检验。越是难题,越要迎难而上。 ”汪承刚说。

河蟹是无为县的优势农业产业,老百姓一直沿用多年的养殖习惯。由于养殖模式旧化、种质混杂退化等问题,该县的河蟹养殖产业看似规模大,效益却不高。特种水产产业联盟首席专家、动科学院万全教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向无为县政府提出了“关于实施大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选种育苗、优化养殖模式、降低放养密度、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等建议。去年,无为县河蟹产量约1.3万吨,产值达13亿元。

主动和农民交朋友,让讲台和田间“零距离”

对于普通老百姓、小企业来说,常有这样的顾虑:“没有关系,没有门路,怎么能请得动省城的专家教授? ”但和安农大的专家一接触,很快这样的顾虑便消失了。专家教授变成了老兄老弟,成了亲密无间的“自己人”。

金寨县大畈村村民叶丙向绘声绘色向记者讲起第一次见到丁克坚教授的场景:“走到稻田边,鞋子一脱,扑通跳进泥里,拔起一颗水稻就开始讲解! ”这让叶丙向顿时刮目相看,“人家可是高水有机米产业联盟首席专家呢,到了田里跟我们农民也没两样。 ”从病虫害防治,到田间管理,丁克坚讲得头头是道,叶丙向不懂就问,心里也没啥顾忌了。汪承刚对此也深有体会,“与老百姓交流和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得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讲得他心服口服,还要做给他看,保他的产量。 ”在颍上县吴寨村,汪承刚带领团队瞄准酥瓜产业进行培训,到田间地头进行演示,种植试验田给农民看效果。甚至无偿提供种苗,全程给予技术指导,第一年就获得了丰收。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吴寨村的老百姓开始自发种植酥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从第一年的5亩大棚到如今将近200多亩蔬菜大棚。

为了选育玉米抗逆品种,玉米产业联盟首席专家、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马庆多次深入皖南山区、大别山区找寻农家种,找到资源后大规模测配,并进一步改良。为了做好关键的测配与鉴定工作,从种到收,每个试点栽培管理的关键环节他都亲自参与,即便是在最炎热的时候,他也是一头钻进玉米地,一待就是大半天,等到出来的时候浑身汗如雨下。酷暑里 “免费桑拿”让农民看见后都深感佩服。 “土”教授有本事、没架子,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教授和农民,互相打开心扉,农业科技落地开花。仅去年一年,“联盟”专家团队们就为安徽省各地引进新品种599个,示范新技术266项,开展技术培训401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2785人次。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共取得新型专利53项,发明专利22项,制定标准、技术规程27个……

产业联盟首席专家代表心声

专家应该善于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团队一直坚持从示范着手,带动推广,为生态县打造产业链。

——高山有机米产业联盟首席专家 丁克坚

我们要坚持选好服务主体,让市民吃上安全优质的蔬菜,让菜农钱袋子鼓起来。——蔬菜产业联盟首席专家 徐文娟

产学研结合必能助推农业发展。校县联盟可以振兴农业,服务金寨老区养殖业。我们的工作就是做好特色品种选育推广、生态环保养殖,让产品安全放心。

——生态养殖产业联盟首席专家 李福宝

我们的目标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发展绿色水产。目前推广的稻渔综合种养,节肥节药,让一二三产融合,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

——特种水产产业联盟首席专家 万全

努力让新品种、新技术,通过科技兴农和政产学研一体化服务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优质水稻产业联盟首席专家 武立权

在科研推广与服务中,要追求卓越,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我们是他们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柱和靠山。服务要创新立魂,规范建制,精准有效,让企业插上能飞的翅膀。——畜禽产业联盟首席专家 陈宏权

立足蔬菜科研,倾情服务“三农”。——蔬菜产业联盟首席专家 汪承刚

农业生产不容易,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看到自己的品种在田间生根发芽,看到自己推广的技术被农民认知并应用,再辛苦也值!——玉米产业联盟首席专家 马庆

(本报记者 陈婉婉 整理)

新闻推荐

庐江县: 举办应急救援队伍点验大会

5月21日,庐江县防空应急办会同县科技局、县教育局在庐江县第三中学开展了庐江县应急救援队伍点验暨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汪其宏同志逝世2018-05-29 01:30
评论:(看教授“智囊团”如何出招“拔穷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