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庐江新闻 > 正文

因矿而兴的古镇

来源:合肥晚报 2017-10-20 04:03   https://www.yybnet.net/

○古道上的车辙印

○矾山镇上保留至今的石房子

珍档面世

庐江县矾山镇,千年矾都,自唐代就因盛产明矾著称于世,因矾得名,因矿成镇,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也因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存。

千年古道上的历史光阴

来到庐江县矾山镇,我们首先走进了矾山老街。这是一条从山脚下向上曲折延伸至一座小山顶的街道,一条从唐代穿越时空绵延至今的老街。

“说起庐江采矾的历史,其实早在公元前11世纪,庐江矾山地区的先民就发现了明矾石,但是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所以现在官方的说法庐江的采石熬矾是从唐中期开始的。”陪同我们采访的矾山镇纪委副书记刘木森告诉我们,“采矾是中国工业的开端,而矾山镇的采矾业则是最早开始。《矾矿春秋》一书中就用‘中华矾业砥柱,安徽化工之母\’来描述矾山矾矿开采的特殊意义。因此可以说,炼矾业成就了当年庐江矾山镇的繁荣。”

据史料载,庐江县现在已探明的矾矿储藏量居全国第二位,但近些年已停止了开采。曾经盛极一时的矾矿业,如今已渐渐沉积,只为我们留下了当年手工开采、制作的一些遗迹,矾山老街就是其中之一。

走在矾山老街,我们看到,老街总体上是从东向西走向,两边至今还保留了一部分明清时期砖石结构的老房子。沿着老街往上走,脚下是石块铺成的古道。刘木森告诉我们,这些就是古时人们为了方便采石后的运输工作而手工铺设的石路,全长约100多米,街道自上而下有缓缓的坡度,路面全由青石板铺就,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刮雨淋,现在的青石板已呈紫红色,且光滑如镜,最值得称道的是,每块青石板路面都嵌着几道深深的车辙印痕,最深处足有3厘米,这些最初用手推独轮车运送明矾石遗留下的车辙印,至今仍然清晰,仿佛在替后人铭记千年前采矾人手推车劳作的艰辛和矾矿辉煌的历史。遥想当年,一个个大汉打着赤膊,推着独轮车,伴随着“嘎吱、嘎吱”的车轴声,沿路顺势而下,如同一条长龙逶迤前行,这是何等的壮观……

顺着老街一路走下来,两旁的石屋里偶有听闻动静、探身出来的老人。多户人家门上皆已落了锁,依然鲜红的对联和沾有锈迹的铁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绿树环绕,远山缭绕,这条点缀在矾山之间的老街颇有一份遗世独立的味道,让人丝毫联想不到它昔日的热闹。

关于矾的那些传说与史实

庐江矾的问世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而矾矿被发现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在唐朝中期,有班大宏、班二宏兄弟俩从外地一路乞讨,来到群山环抱的庐江,当时居住在一座石窟内,二人白天外出乞讨,夜晚回到那里睡觉,有讨得生食,就带回去烧煮,久而久之,他们烧煮的石灶上出现晶莹透亮的颗粒,兄弟俩出于好奇,捡起两颗放在嘴里舔尝,味道苦涩便扔掉。有一天,兄弟俩中的一人无意中把一颗晶粒丢在水中,晶粒很快化去,水变得清澈。这小小的晶粒竟能净化水质,兴奋的兄弟俩就大肆宣扬。“奇宝晶粒”能净化水质,这样的消息开始从这个叫“叫化窿”的地方向方圆数里的农户中传递,后越传越广,传遍全国。于是,采矿煎矾业诞生,尽管那时受条件限制只能用手工制作,但却拉开了1400多年各种矾产品开采、制作的序幕。

“矾的发现虽然是一个传说,但庐江矾业在唐代得到开发却是有史可考,而且在唐代就已实施了矾业专卖政策。”刘木森说,“后人尊班氏兄弟为炼矾的始祖——‘开山公\’,而‘叫化窿\’则是全国明矾的发源地,唐代的炼矾遗址至今仍保存在庐江的群山之中。”

在矾山的矾矿遗址,几里路开外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矗立山坡、一字排列、直刺青天的八座大烟囱,那就是圆柱形的焙烧窑。即使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八座大竖窑依然屹立不倒,犹如巨炮凌空,气势雄伟。

我们还看到一处保存矿藏石质较好、地势险峻陡峭的石壁,当地人称为“大照壁”。抬头可望大照壁上的木桩子,当地人告诉我们,当年工匠采矿削桩为钉,搓麻为绳,壁顶缘索而下悬于峭壁之上,打眼钉桩凿壁采矿,这些叫做“生死桩”,“古代窑工采矿,无论父子,各打各的桩,各系各的绳,唯恐出差错坠崖身亡。”

从唐朝中期开始,矾山老街就是采矾工人住宿区。据刘木森介绍,庐江矾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最是繁华,矿上职工多达2300余人。在当时不论男女,只要提起在矾矿工作都是件值得骄傲自豪的事。但如今,这里的居民已没有多少。由于科技的发达,矾已经有了不少替代品,但要制作出成色好、质地好的明矾,焙烧、浸取、沉降、加热等工序仍十分讲究。因此,唐宋以来的古矿址、古洞穴、古坑道、古炼矾作坊在2001年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传统钾明矾制作技艺被列入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矿焕新,路在何处

虽然庐江矾矿已经多年不再开采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将逐渐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矾矿保留了很多珍贵而不可多得的矾工业遗址,具有“活化石”的意义,堪称中国最早的工业文明历史教科书。

“矾矿的生产技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具有历史、文化、科普等重要价值。矾矿近1400年的工业活动积淀下来独特的社会形态、风俗传统、人文传说等精神财富,衍生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矾山镇镇长鲍远志这样说道。

○明矾烧制遗址

鲍远志告诉我们,由于矾山镇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加上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这座曾经为全国两大明矾生产基地之一的庐江矾矿尚不被大众熟知。“为发扬光大矾文化,我们正计划做这样几件事,一是建设矾文化历史博物馆,对散落在民间的矿山历史文物开展全面征集,展现矾矿的千年历史;二是利用大、小矾山绵延近15公里、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矿硐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三是以矾矿老办公楼为中心建立老式明矾炼制工艺等矾矿非遗项目展出区,再现历史悠久的手工制矾工艺;还要以矾山老街为中心建立特色小吃和明矾工艺品一条街。”

庐江矾矿不仅有着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而且其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矿工精神。这里曾经承载着太多矾矿工人的血泪汗水、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蕴涵着多少代矿工的民风民俗、精神风貌。“特别是矿山产业工人身上那种吃苦耐劳、务实创新、锐意进取、精益求精、注重诚信等工业化大生产中铸就的特有品质尤为珍贵,是一笔永不衰竭的精神财富。”鲍远志说。

吴宇婕 郭娅 洪霖 程堂义/文 储艳林/图

(感谢庐江县档案局提供采访支持)

新闻推荐

庐江10月推“文化大餐”

本报讯日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庐江县庆国庆·迎中秋·喜迎党的十九大文艺演出”在庐江大剧院隆重举行,千余名观众齐聚现场享受这份“文化大餐”。此次演出由中共庐江县委、庐江县人民政府主办...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小渔网大市场2017-09-29 13:57
评论:(因矿而兴的古镇)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