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一大早,庐江同大镇红梗村低保户陈世中就来到元芳家庭农场的冬枣地里除草。望着长势良好的枣树,他乐呵呵地告诉笔者,他在农场枣园打零工,每年多了3000多元进腰包。
说起眼下的生活,今年63岁的陈世中一脸快意:“如今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很知足。现在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
和陈世中一样高兴的,还有同大镇连河村的贫困户许从益。“没想到,我将家里的8亩土地流转给吴伟峻家庭农场后,每年可以挣到6400元的租金,这日子越过越有劲儿了。”许从益笑得合不拢嘴。
同大镇薛桥村贫困户曹成华算了一笔账,他家两亩二分地都在尚中家庭农场入了股,每年保底收益是1580元,三年还分红一次,每次每亩分红在1000元左右,“这在从前连想都不敢想。”
据同大镇党委副书记吴红兵介绍,该镇在扶贫工作中发现,贫困户或缺少增收项目,或有项目无资金,或有资金无劳力,自我发展潜力不足。于是,镇里把培育和壮大家庭农场作为扶贫攻坚的重头戏,“积极探索‘家庭农场+贫困户’的扶贫新路,把分散的资源有效整合,把分散的资金捆在一起,帮助贫困户以带资入股、土地流转、吸纳务工等参与方式,和家庭农场结成利益共同体。”
据悉,同大镇确定了家庭农场为扶贫帮扶主体,镇政府代表贫困户与帮扶主体签订合同,家庭农场以“三有”贫困人口务工挣薪金、入股参股挣股利等分配方式,达到“一场带多户、带周边村”的扶贫目标。
而从扶贫效果来看,该镇把贫困户聚在家庭农场,充分发挥了家庭农场的带动作用,为贫困户强底子、找路子、挣票子,实现家庭农场与贫困户帮扶带动、互惠共赢,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大大加快了贫困户的脱贫步伐。据了解,截至目前,同大镇已建立家庭农场扶贫产业基地46个,辐射带动114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镇人大主席夏雁飞认为,“家庭农场+贫困户”实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拓宽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渠道。
夏雁飞表示,下一步,同大镇将加快发展势头好、带动力强、有产业实体的家庭农场,以家庭农场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为更多贫困群众打开脱贫致富大门。 ·赵德斌 方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沛)有关庐江发展的事项,市民朋友可在今日电话“对话”权威人士。记者昨天从合肥市市长热线办公室获悉,6月16日15:00至16:00,庐江县政府负责人携县政府办、民政局、教育局、卫计委、城管...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