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一张麻将桌,换到另一张麻将桌上,没钱用他就四处求情,找点轻松的零工做做,有了钱后就又坐到了牌桌前,持续重复这样的生活。这个曾经不求上进的人名叫赵春林,是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镇大岭村人。如今,他改过自新,立志脱贫。
他命运多舛自暴自弃数十年
赵春林出生于1957年,今年60周岁。在他的《扶贫手册》上写着丧失劳动能力。残疾证上写着肢体二级残疾。
他的父亲当年在镇上的食品站工作,母亲在家务农。母亲在38岁那年喜得贵子,于是,这个家庭的欢乐多起来,他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没想到两岁时,他患了小儿麻痹症,只能爬着走路,后来,他的右腿有了明显的残疾,不能从事体力劳动。
但在父母的加倍疼爱下,他的生活如常人一样,21岁那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25岁那年,妻子生病去世。后来,两个孩子又因疾病和意外失去了生命。这时候,已经有30多岁的赵春林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自此,他完全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自暴自弃得厉害,吸烟、酗酒、打麻将,成了家常。
后来,唯一的亲人母亲也去世了。生活将他逼到不得不挣钱的路上,但年收入很难上五位数。吸烟、喝酒已经养成了几十年的习惯,每年过年回来,都是两口袋空空。
村里主动帮他申报扶贫项目
2014年,他成了村里的一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5年,村委会考虑到由于拆迁他住无定所,便将村集体林场一块110余平方米的地方让他做了房子和猪舍,还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获得2.2万元补助。赵春林才明白,除了母亲以外,世界上还是有人关心他的,只是关心的方法不同。当知道他的经济紧张时,村里主动帮他申报了产业扶贫项目补助和金融扶贫贷款。
彼时,赵春林的内心在悄悄地改变着,建猪舍是他自己的请求。“上60岁了,没饭吃时,扫地都没人要了。我得为后面的日子考虑考虑。镇、村给我支持,我就要抓住这个机会搏一搏。”赵春林说。家里养过猪,耳濡目染,他对养殖、防疫、治病多少懂得些。
“我每天早上4点钟就起床去猪舍打扫卫生,然后喂猪,再将猪粪拖到两里路外的菜地里去。一天起码要去猪舍20趟。”赵春林的话里透着自豪。“下半年,又有4只小猪要出。预计今年的收入有五万余元。侄子端午回来夸我猪养得好,人却瘦了。”赵春林说此话时笑容盛开。
(徐梅生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李京鹏)
新闻推荐
“多亏了这笔5万元的扶贫贷款,不仅不需要抵押、担保,利息还由政府补贴,我们农户不需要掏一分钱。”有了这个“划算”的贷款,庐江县郭河镇三塘村王尚艮不用再外出打工,而是留在家乡实现多年的愿望,发展...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