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千仓,分红4768.5元。 ”听到叫自己的名字,78岁的李老汉走到主席台前,从合作社理事长殷百信手里接过分红款,高兴地说:“8亩6分7厘田地入股后,我和老伴在家带孙子,不种田还有收入,太划算啦! ”
1月16日,庐江县石头镇笏山村瓠山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举行年终分红兑现会,26位农民股东领取了入股红利,分红标准为每亩550元。该合作社共兑现分红现金126500元。
成立于2015年12月28日的瓠山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经营主体投入收益权 “三权”入股合作模式,助推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
“三权”入股成立合作社
笏山村地处石头镇西南角,与金牛镇为邻,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基础条件差,村集体无产业、无收入,是省级贫困村。为帮助笏山村脱贫,庐江县农委派出专人驻村蹲点实施帮扶。
要脱贫,必须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该村决定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瓜蒌产业园。
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实行自主统一经营,所得收入按入股土地份额进行分配。贫困户还可在合作社从事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入股。利用省级扶贫专项资金30万元招标采购的瓜蒌种植基地各项设施、瓜蒌种苗作为村集体资产。该集体资产通过计价折股的方式入股合作社。经营主体投入收益权入股。经营主体(大户)对瓜蒌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整体投入全部通过计价折股的方式入股合作社。
在统筹贫困户、村集体、经营主体多方利益的基础上,将合作社股权量化为300股:贫困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1亩1股标准设置,共计200股;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按照1万元1股标准设置,共计30股;经营主体投入按照1万元1股标准设置,共计70股。
合作社实行独立核算、民主管理,设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现有成员28名,其中农民成员26名,占93%,经营主体和村集体成员2名,占7%。
建瓜蒌种植产业园
去年初,合作社利用入股土地建成了200亩瓜蒌种植产业园。瓜蒌种植效益较高,与水稻、小麦、油菜等传统作物相比,亩均增收1500至2000元。该村夏拐村民组组长张道平积极支持产业园建设,他家16亩地全部入股。
殷百信今年43岁,早年曾在江浙沪一带建筑工地打工,2005年返乡从事工程机械作业,2014年流转本村抛荒田80余亩,成立家庭农场。得知村里要建扶贫产业园,他主动承担了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筹建工作,被村民推选为理事长。在产业园建设上,他已投资100多万元。
“去年是我们第一年种植瓜蒌,没有经验,加上遭遇高温干旱,瓜蒌产量不高。 ”殷百信说,“今年再干,心里有底了,产量肯定能上个台阶。我对这个产业有信心! ”
保底收益+按股分红
据介绍,该合作社收益分配采取“保底收益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方式,保底分配基数为500元/股,充分保障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以及村集体的最基本收益。
合作社纯收入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一是支付农户土地股保底收益;二是弥补上年亏损;三是支付集体股和其他股的红利;四是剩余纯收入,提取90%作为合作社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公益事业等;10%按股进行二次分红。
2016年合作社瓜蒌种植实现产值86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及入股股金,实现纯利润24万元。此外,村民在瓜蒌产业园务工,一年可挣3000元左右的工资。
看得见的实惠,激发了村民的入股热情。今年春节后有37户村民将自家田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新增入股土地257.31亩。
目前,瓜蒌种植产业园的扩建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工,瓜蒌种苗九成已下地。
(洪丽林 冯亦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包河区常青街道组织女性工作人员前往庐江县,开展为期一天的团队拓展训练。据悉,该街道已连续多年开展训练活动,有效提升了团队凝聚力。(周爱际)...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