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赵德斌
近日,笔者行走在庐江县万山镇的乡村公路上,不时看见一排排形似标准化厂房的建筑,在绿色的田野上格外醒目。“这都是近两年建起来的肉鸭养殖大棚,养的全是县扶贫办免费提供给贫困户的‘扶贫鸭\’。 ”万山镇一位负责人说。
看着鸭棚里扑腾跳跃的鸭子,该镇闸山村昂岗村民组的张传银心里美滋滋的,“养鸭之前,我还是个靠种地维持生计的贫困户。多亏县扶贫办实施的产业化扶贫工程,帮我们选好了发展路子。 ”去年,她卖了四茬肉鸭,净赚6000多块钱。
养鸭让张传银尝到了甜头。她认为养这种“扶贫鸭”不仅风险小、投资少,而且收益好。一个养殖大棚每年可以养鸭五到六茬,效益十分可观。县扶贫办还免费提供种苗、饲料、药物、技术等服务。如今,仅闸山村肉鸭养殖贫困户就有30户,户均养殖肉鸭100只,估算一年下来可盈利20多万元,将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闸山村的肉鸭养出了名堂。随着产业的发展,还衍生出“出鸭队”“下蛋队”和“运输队”等“新职业”。一条延长的肉鸭产业链,带动了更多的农村贫困群众通过不同的路径实现脱贫增收。
近年来,庐江县结合***政策,积极开展“每户百只鸭助增收”的扶贫活动,将每只体重750克的鸭苗,免费发放给具有生产发展能力和养殖条件的贫困农户。通过“扶贫鸭苗”的带动,提高农民自主创业能力,不断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与此同时,该县还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肉鸭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饮水温度、鸭舍消毒、疫病防治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确保贫困群众能够真正掌握养殖技术。庐江县根据实际需求,编制了肉鸭养殖技术实用手册,发放给贫困户,并聘请养殖专家为技术顾问。截至目前,该县已投资120万元,发放“扶贫鸭苗”11万多只,全县1127户贫困家庭从中受益。
“‘输血\’最终要变为‘造血\’,资金扶贫最终要演化为产业扶贫、项目扶贫。 ”庐江县扶贫办负责人吴周说,“实施‘精准滴灌\’,通过‘造血\’赋予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把过去一次性帮扶变成了长期受益,把有限的扶贫资金变成了贫困户‘无限\’的提款机,扶贫工作才更有成效。 ”
新闻推荐
在受灾地区恢复重建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在先、冲在前,与群众一起攻坚克难,积极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和家园建设——干群齐心协力,重建快马加鞭
本报记者朱胜利史力胡劲松张理想柳文“急先锋”头顶烈日抢修道路、水电,开展卫生防疫,保障群众生活看着村口刚修好的坚固堤坝路,怀宁县江镇镇模范村村民李洪发十分高兴。山洪7月4日冲毁了原...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