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妈妈,您好!我马上就要走了,真的很感谢您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回想起在金润万家仓库勤工俭学的 40多个日日夜夜,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您的温暖……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帮助一位叔叔上货,您打电话问我穿多大号码的衣服,顿时我就明白了,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您工作这么忙还牵挂着我……”
这是今年8月12日,安徽省金润商贸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华云收到在巢湖学院读大二的学生王富成写给她的一封信里的部分内容。王富成和合肥工业大学王旭东、厦门大学夏安邦、安徽师范大学黄圆圆等51位不同姓氏的寒门学子一样,都是受到金润公司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他们亲昵地称庐江县政协委员、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华云为“华妈妈”。
“企业成长与奉献大爱同步”。这是华云这么多年来的一贯理念与坚守。 2005年,她发起成立 “爱心基金”,开展温暖爱心传递活动,先后拿出近百万元资助51名贫困大学生,其中23人已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学校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些受助的大学生一旦有了收入,他们就加入到金润公司温暖爱心传递活动中,拿出第一个月工资的一部分奉献爱心,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让昨天的受助者成为今天的爱心使者,使爱心传递薪火相传,持久接力。
“华妈妈……”无论是打电话还是发短信,无论写信还是见面,孩子们都这样甜蜜地称呼华云。
庐江县白山镇马鞍村蔡玲玲从小父母双亡,跟着奶奶艰难度日。上高二那一年,经庐江中学团委推荐,华云认识并结对资助蔡玲玲,从此蔡玲玲找到了不曾拥有的母爱。2007年,蔡玲玲考上华中师范大学,一放假,她就回到自己的新“家”。华云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和她同吃同住,让她在参加公司社会活动中锻炼意志,体验生活,享受劳动回报的快乐。2009年10月的一天,华云出差去上海,特地把蔡玲玲请出来吃一顿丰盛的午饭,还带她逛商场,买漂亮衣服和生活日用品,俨然就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母女。几年来,华云除了资助18000元供蔡玲玲读书外,还随时随地花钱帮助她解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如今,蔡玲玲已在省城合肥找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她说:“像我这样的孤儿,没有华妈妈,哪有我蔡玲玲的今天……”
为跟踪受助大学生的成长,华云建立了受助大学生QQ群,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像母亲一样洞察着孩子们心灵深处的细微变化。孩子们有想法都愿意向她倾诉,有困难也都乐意向她求助,资助关系逐步演绎成无可替代的亲情关系。舒城县万佛湖镇徐亮城母亲常年生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2009年年底,在重庆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读大二时的他,学习上急需电脑使用,无奈家里没有经济能力,便硬着头皮给华云打了个电话,没想到春节回家,华妈妈就买了一台崭新的美国戴尔电脑送给他。那一天,坚强的他感激得泪流满面。也许是华妈妈温暖的力量,徐亮城通过勤奋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连续获得一个一等奖奖学金和一个三等奖奖学金。
华云说,她的店开到哪,她的爱心雨露就滋润到哪。目前她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已从庐江拓展到舒城、潜山、太湖和固镇,明年还将发展到歙县和河南扶沟等地。在华云看来,资助寒门学子读书是感恩社会的一种责任,关注他们健康成长才是她的第一责任、第一企望。每年春节前,华云总是在销售旺季挤出时间,将放假回乡的“儿女”们请到家里吃“团圆饭”,借此让孩子们汇报交流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她也把“家”里的发展情况告诉孩子们,通过互动,增进了解,强化沟通,点燃激情,事实上每一次“团圆饭”都成为孩子们难忘的“家庭聚会”、“亲情聚会”。
“华妈妈,好久未见了,您身体还好吗……工作之余一定要抽时间锻炼,跑跑步、踢踢腿呀,这样我就放心了……”这是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的王旭东在写给的华云信里的一段话。孩子懂得感恩了,懂得关心“妈妈”了,华云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喜悦和欣慰。
现在,华云领导的企业已辐射3省7市,年销售收入年递增50%,为社会提供近2500多个就业岗位。她说:“我只是尽一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责任,用我个人和企业的绵薄之力,把受资助的孩子领上道,培养成国家有用之材,这就算是为社会创造了的财富和价值吧。 ”本报通讯员 倪邦瑞 本报记者 何小龙
新闻推荐
谁种粮,补贴谁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