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汉,庐江人文翁成为中国历史上地方政府创办官学第一人。逝者如斯夫,千年岁月,弹指一挥间。庐江人重教兴学之风从未改变。如今,在文翁故里庐江县城有一条文昌路,著名的百年老校——庐江中学就伫立于此,它俨然成为庐江的一块教育丰碑,一代代优秀的庐江人从这里走出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卢国华家乡兴办新学堂
庐江县历代重教兴学,自古文风昌盛。唐中宗景龙年间,始建文庙,创学宫,设书院。元、明两朝鼎盛时有毛公书院等八所书院汇聚四方人才。清朝以后,先后又在文庙西北建“文昌宫”、“文昌阁”、“文昌先代祠”,并大兴县学和学堂。文昌街,乃古老的庐江县城人气最旺的繁华大街之一。百年老校庐江中学就坐落在这条大街上。
1905年,30位学子在绣溪河畔开始了他们新的求学旅程。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段新的人生;而对于庐江中学而言,这是一段崭新的历史。
庐江中学现任校长钟社生介绍说:“庐江中学的前身——庐江中学堂,1905年建成招生。这所学校的历史和卢国华、卢美意父子密不可分。”1901年,清政府下“更新”诏谕,宣布实施新政,谕令各省书院改为学堂。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制系统。1903年,庐江改试院为广益学堂,也就是在当年,早年曾留学日本、后曾任湖北枝江知县的清甲午科举人卢国华,为发展桑梓教育,和邑内士绅鲍捷三、吴子绳等合力经营,在庐江官立小学堂基础上创办了庐江中学堂,校舍于1905年正式建成招生。
卢美意子承父业复办学校
钟社生说,“当时庐江中学堂建成招生两年之后,一度停办,后来,由卢国华之子卢美意复办,学堂也改名为庐江初级中学。”
学堂建成之后,受到卢国华等人的邀请,县内知名书法家徐道周书写“庐江中学堂”横匾高置门楼上,当年秋天,学堂开始正式招生。
桐城古文家马其昶应邀来堂讲学。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伦常大义为纲,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哲学为辅,开设读经、中外史学等科目。”1907年,因政局动荡等原因,办学经费无着,学堂一度停办。
1923年春,卢筱湘之长子卢美意,倡议并力争复校,与县当局多次交涉,收回原中学堂校舍,修葺一新。地方士绅也大力襄助,捐献钱物,购置图书、仪器,就原有庐江中学堂旧址,举办“庐江县立初级中学”,并呈本省教育厅立案。当年秋季招收新生,正式将“庐江中学堂”改为“庐江初级中学”。
先后走出22位少年班学生
这所百年老校,在烽火岁月中,也曾几度辗转。1937年,全民抗战爆发,为防空袭,学校与桐城中学、舒城中学合并,成立省立第三临时中学,向大后方流亡,后为国立八中一部分。1945年,学校增设高中班,更名为“庐江县立中学”。
直到1949年,庐江解放,学校的历史又拉开的新的一章。当年4月,学校恢复正常上课。下半年,进行学校调整,原庐江县立中学、庐江简师合并,改名为“皖北区庐江中学”。1952年,正式更名为安徽省庐江中学,校名沿用至今。
一个多世纪以来,从这里走出的优秀学子遍布世界各地。值得一提的是,先后有22位学子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1978年,在庐江流传着一个神话,庐江中学的初三学生干政在没有高中学习经历的情况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随后,又有20多位少年考入少年班,这一办学特色被收入《安徽之最》一书。
新闻推荐
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 并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记者 祝亮 刘甜甜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现将有关情况发布如下: 一、行政区划调整的内容 (一)撤销地级巢湖市。 (二)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以原居巢区的行政区...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