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庐江新闻 > 正文

“万名水利干部进镇村”,倾听各方呼声,摸清现状并建言献策——农村水利不能再“荒”了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0-10-01 13:1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张玉芳

编者的话 今年3月起开展的“万名水利干部进镇村”活动期间,本报携手省水利厅开设“水利直通间”栏目,共收到近千条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前不久,活动调研组结合读者呼声和调研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呈交省政府和水利部,就当前农村水利存在问题、形成原因等进行深度思考,并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其中,读者关注的农村排涝费有望实现财政补贴,不再向农民收取。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了水利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农村水利现状究竟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该怎样建设?为了广泛听取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意见,加快推进全省农村水利发展,省水利厅于今年3月至5月开展了“万名干部进镇村”调研活动。同时,本报携手省水利厅同步推出“水利直通间”栏目,倾听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督促各地对群众反映的部分问题进行跟踪处理。

据统计,“万名干部进镇村”活动期间,全省水利系统干部和管理、技术人员10151人(次)参与,实地走访行政村932个,察看农村水利工程1400多处。各地农民群众对这一活动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很多读者纷纷通过“水利直通间”传递他们的心声。活动期间,“水利直通间”接收意见上千条,不少读者的真知灼见让决策部门深受启发。

从调研情况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农村水利工作总体上保持着健康、稳步发展的势头,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及灌溉工程体系,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但同时,随着农村水利工作形势的变化,农村水利建设也面临着不少掣肘因素。不久前,“万名干部进镇村”活动组,根据调研情况,形成一份详实的调研报告,对安徽省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阐述,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农村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则是事关国家大局之基础,我地小型农田水利兴修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消除因灌溉用水引起的民事纠纷之隐患迫在眉睫。 ”在本报开通的“水利直通间”里,像手机为189****9308的读者的类似呼吁比比皆是。

调研发现,近年来安徽省不少地方农村水利工作存在着认识淡化、投入弱化、设施老化、功能退化、管理僵化、执法软化的现象,从而导致农村水利工程体系不完善、水利设施功能衰退、农村水利投入渠道不畅、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严重缺位、农业水费征收困难等突出问题,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工程体系不完善,设施功能衰退。安徽省的灌排工程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工程老化严重、效益衰减,用水效率低。农田的旱涝保收水平总体不高,不少地区仍然是“靠天吃饭”;长江、淮河两大流域还有50多条一级支流、120多条二级支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全省还有1500座病险水库急需除险加固;尚有1.88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中等干旱年份全省缺水达60多亿立方米。

调研中,各地普遍反映,随着国家对大江大河治理的日益完善,大型骨干工程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面上的农村水利工程状况却每况愈下,处于“大马拉小车”、有劲使不出的境地,成了“国家照顾不到、群众解决不了”的瓶颈工程。如沿江圩区的中小圩堤堤防单薄,有的中小泵站机毁房塌,田间沟渠淤塞;淮北地区的大中小沟渠排水不畅,灌溉机电井淤积损毁过半,有旱不能灌;江淮丘陵区的支、斗、农渠及塘坝等田间小型工程年久失修,存在上游骨干工程有水不能放、田间需水水不来的现象。这类问题已成为基层干部着急、农民要求迫切、水利部门又很无奈的棘手问题。

其次,农村水利投入渠道不畅。 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两工”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很不健全:一是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二是投入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目前安徽省各部门用于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项目主要有农业综合开发、世行加灌、以工代赈、大型商品粮基地、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粮田、新农村建设等,投入资金总量不少,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未能统一组织实施,难以形成推动农村水利发展的合力。三是“一事一议”操作难度大。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的比较效益低,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而且“一事一议”的范围限定在一个村内,跨村工程难以实施;另外,“一事一议”关系到农民负担问题,敏感度高,不少镇村干部担心出问题。四是民间金融资本参与度不高。

第三,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严重缺位。税费改革前,安徽省每个乡镇都设有水利站,通过几轮农村改革,乡镇水利站大都撤消或合并,被严重弱化。农村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等严重问题,大多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即使部分有专人管理的工程,管理人员报酬低,维修养护经费基本无来源,加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难以支撑工程的正常运转。在调研过程中,各地干部群众都强烈呼吁:近年来,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水库除险加固等“民生水利”工程,要切实解决好建成后的运行管理问题,再也不能出现“有人建设—有人使用—无人管理—不能使用”的老问题。

此外,农业水费征收困难。据统计估算,全省年应收农业供水费6亿元,实收农业水费不到2亿元,只占应收数的30%。究其原因:一是水利工程不配套,无法计量。二是水费收缴缺少相应的保证措施。乡镇代收(存在着乡镇截留的问题)和水管单位自收两种方法难度都很大。三是风调雨顺年份不用水则无收费,灾年排涝农民受灾后又交不起。四是部分农民认为国家农业税都取消了还收水费,不愿意交水费。

水费收缴一直是困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发挥应有效益的重要因素。目前,省直管和跨市的排涝泵站,排涝电费由省统一支付,不再向群众收取排涝费。而对于大量的面上排涝泵站,少数财政收入较好地方,已不再向群众收取排涝水费,如铜陵市、庐江县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但大多数地方财政负担不起,向群众收取难度很大,排涝泵站难以维继。同时,保护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排涝费用也由农民承担,地处沿江沿淮的排涝重点区域不少都是区域外来水,却由低洼区农民承担排外水费用,明显不合理,也加重了农民负担。调研认为,排涝费问题不解决好,会直接导致水利工程无钱维修养护、无法正常运行,最终受损失的还是农民群众。

五大原因导致薄弱现状

泗县黑塔镇水利站的工作人员汤明忠向本报反映,农田水利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得到调研组高度重视,3月16日,本报记者与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韦金保等一同赶往该镇,面对面听取他的建议。

活动期间,像这样的专题调研活动在各地频频上演。调研组认为,造成当前农村水利上述现状的原因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地对农村水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由于一些地方对农村水利工作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片面认为农村水利建设主要是农民受益,忽视了政府及职能部门的组织、扶持和引导职责。一些地方农村水利投入渠道越来越窄,可用于建设管理的资金越来越少,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机构被一砍再砍。

二是农村水利政策的连续性不够,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难度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至今,尚没有有效措施来解决税费改革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投入缺口长期得不到有效弥补,开展农田水利工作难度明显加大。

三是农业收入已不再是农民收入的主体,农民群众筹资投劳的积极性降低。随着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改善,收入渠道扩展,大量农民离开农村,进工厂、进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农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大幅度下降,主要以妇女、儿童、老人为主。与此同时,农民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5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据农业部门调查,种植业收入仅占农业收入的30%左右,农民自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受到直接影响。

四是农村土地分散经营和农田水利的系统性、统一性矛盾突出,化解矛盾的对策缺失。农村土地以户经营,田亩分散,而农田水利不具有排他性,“一家出钱修,十家跟着用”的搭便车现象很普遍也很难避免,两者形成矛盾。近年来,各地虽然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有效减缓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退化。但是,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面临较大问题,亟需有关政策扶持。

五是乡镇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日渐削弱,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服务难以适应发展要求。 2000年,安徽省乡镇机构改革前,全省设有乡镇水利(水保)站1594个,人数达6309人,基层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服务工作得以较好开展。 2000年以来,安徽省乡镇机构改革中大量撤消水利(水保)站等基层站所,合并成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站),同时大幅度削减水利员,一般仅保留1名。改革之后,乡镇水利员比原定编数减少了55%,另外全省约有200个乡镇连1个水利员都没有,对乡镇基层水利工作影响很大。当前,随着国家对农村水利投入的逐步加大,农村水利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而承担建设管理任务的基层乡镇水利站队伍越来越弱,与新时期农村水利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

缓解现状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针对农村水利存在的问题,手机为152****2024的读者向“水利直通间”建议:要搞好农村水利建设,应首先入户摸底,然后制定规划,最后制定相应法规对侵占水利设施行为打击处理;手机为138****4795的读者则建议,“家门口的水利应实行集体维护,受益收费,群众监督。 ”……这些意见受到了调研组高度肯定,他们称赞不少建议极具建设性、可操作性。通过对农民群众建议归纳整理,调研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全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

一是要强化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指导地位。根据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贯彻文件精神,省水利厅组织启动了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各县(市、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基本编制完成,部分已经政府或人大通过。今后,县(市、区)政府要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整合有关部门的涉水项目资金,实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切实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是建立完善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新政策。要转变观念,明确政府是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体,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水利发展的投入,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金,并逐步扩大资金规模。同时要依靠群众,实行民办公助,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群众大干水利的积极性,多干多补、不干不补;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规范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筹资投劳;此外,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投资回报机制,调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继续鼓励和支持民营水利发展,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收益权抵押等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三是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目前正在进行的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为重点的大规模农村水利建设,正面临着一边建设、一边缺人管理的现状,急需乡镇村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各地应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基层水管人员的待遇,充分调动基层水利人员的积极性。此外,要做好村级水利专管员岗位设置、选聘及培训工作,财政给予必要的补贴。

四是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当前要深入推进水管体制改革;要在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加快水价改革,实行基本水费加计量水费的“两部制”水价,加强水费征收,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转;要大力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大胆引进市场经济机制,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权、管理权、经营权,实现责、权、利的清晰划分和紧密结合,使农民群众成为工程的直接受益主体、经营主体和管理主体。

而从此次调研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农村水利工作存在的诸多共性问题更需从政策层面上予以重视和解决。为此,调研组建议省政府出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办法》,对农田水利的地位、作用、性质、投资机制、建设和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等作出明确规定,促进农田水利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使之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明确加强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建立完善水利服务站,核定人员编制,明确工作任务,落实经费,履行好公益性服务职能。

手机为133****7709的读者曾在“水利直通间”呼吁:“农村抗旱排涝电费,国家财政应该直补。 ”这一建议得到高度重视,此次,调研组提出建议,省政府应明确排涝费由各级财政予以补贴,不再向农民征收,建立健全农业排涝工程良性运行机制。据悉,目前有关这一情况的调研报告已经另报省政府审批。

黄山市徽州区水利部门抢抓秋种前的农闲时机,采取了政府投入和“一事一议”等多种方式筹集水利建设资金,按照农民意愿兴建一批遇洪能防、遇涝能排,遇旱能抗的民生水利工程,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图为该区西溪南镇群众正在浇筑田间的灌溉干渠。

李国宝马万升摄

新闻推荐

去年以来庐江县同大镇供合肥蔬菜基地户菜农在信用社贷

去年以来,庐江县同大镇供合肥蔬菜基地122户菜农在信用社贷款支持下,建起了1640余亩钢架大棚,种植青椒等蔬菜。今年这些大棚每亩获得了6500多元的收入,每亩较露地种 植 增 收 近2000元。吴子新 摄...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万名水利干部进镇村”,倾听各方呼声,摸清现状并建言献策——农村水利不能再“荒”了)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