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进入法院工作起,她一直深耕在法庭办案的第一线。7年来,她辗转桃花法庭、山南法庭,参与审结案件近2000件,群众满意度连年攀升,收到的锦旗不计其数,她办案耐心细致,普法亲切有力,她就是肥西县人民法院山南法庭法官助理刘蕙芸。
胸怀信念步履坚 一腔热血献基层
从家到法庭,来回一百多公里,一年就是近三万公里,往返疾驰,刘蕙芸从不知疲倦。为了尽可能地把时间留给工作,她总是主动离家早一点,回家晚一点,迎着朝霞来,披着夜色走。
在每天的长途跋涉中,她总结出了自己的时间利用法,把车厢当成移动办公室,短信送达、电话调解、钻研理论、思考案件,力争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工作上。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也让她累倒过,在住院治疗期间,她心中挂念的,仍然是手上案件进程。她常说,只有用尽“洪荒之力”,把案件办得又快又好,才能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
近年来,基层法庭案件数量逐年递增,矛盾纠纷日趋复杂,她长期坚守一线,能吃苦、勇担当,哪里需要就往哪去,从书记员到法官助理,她紧紧围绕法官的审判核心进行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法律规则为框架,采用多元化手段调解纠纷,当好法官的得力助手,当好人民群众的满意公仆,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和社会效果。
耐心细致促调解 巡回办案显成效
循循善诱、抽丝剥茧,还原矛盾真实面貌,是刘蕙芸办案的独到之处。
在办理一起抚养权纠纷案件时,原告急切地联系到她,要求将女儿的抚养权变更到自己名下,但对于变更原因,原告却遮遮掩掩含糊其词。根据多年办理家事案件的经验,刘蕙芸担心原告有所隐瞒,于是她从询问孩子的日常生活入手,取得原告的信任。
原来被告的工作不规律,且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难以给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刘蕙芸立即与被告展开沟通,被告从最开始的含糊其辞不表态,到后来干脆消极对待屡屡失约。
为了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意愿、保证孩子的合法权益,刘蕙芸又来到孩子就读的学校,单独与孩子进行了谈话询问,在了解到孩子确实想和原告一起生活的意愿后,刘蕙芸马不停蹄地赶到被告家,耐心细致地向被告讲解了法律法规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条文和原则。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释法、说理、讲情,被告最终签字同意将孩子的抚养权变更到原告名下。刘蕙芸拨云见日还原了案件本貌,耐心说理解开了当事人心结,让棘手的案件得以圆满解决,为未成年人争取了更好的成长空间。
办案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调解案件也让她受过委屈。在一起离婚纠纷案件中,女方起诉要求离婚,男方及其父母家庭生活困难,对抗情绪非常严重。刘蕙芸考虑到双方实际情况,决定在村里就地调解,经过一番“拉锯战”,双方终于同意签字离婚。
可就在她准备返程时,男方突然反悔,嚷着不还钱就不离,和他父亲一起扑上来抢夺调解协议,刘蕙芸下意识地护住卷宗材料,一双手却被抓得鲜血直流,签好的调解协议也被扯去了一半。
回到单位后,领导安排刘蕙芸休息半天去医院看看,她却坚持要把案子调解成功。终于,在同事及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男方冷静了下来,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重新签订了调解协议,并事后托人给刘蕙芸带来了道歉信。至此,一波三折的案件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普法宣传接地气 法治理念入人心
基层法庭案件看似不复杂,处理的却是涉及当事人切身利益的种种纠纷,往往暴露出普法宣传的薄弱环节。刘蕙芸在办案过程中发现,许多当事人法律意识薄弱,等矛盾纠纷到了诉讼阶段,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解决时机。这让她陷入了思考,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让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习惯呢?
五一期间,山南镇政府组织本地企业家学习企业用工和劳动保护相关法律知识,邀请刘蕙芸现场授课,在与企业家互动的过程中,刘蕙芸发现了自身潜力,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普法方式。于是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鼓励下,她由此开启了普法宣讲之路。她认真对待每一次宣讲,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心理特征,量身打造课件,结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多角度、多维度地宣传法律条文制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把晦涩的法律术语转换为通俗易懂、生动幽默的语言。
在一次次的送法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中,她以讲促学、以案释法,现场的气氛一次次被点燃,听众的学法热情不断高涨,课后意犹未尽,围着她咨询法律问题,亲切地称呼她为刘老师。
不畏疑难繁琐,不惧千头万绪,从桃花到山南,从办案到普法,刘蕙芸心中司法为民的种子在基层丰沃的厚土中落地生根,发芽长大,她与肥西法院的同事们一样,在改革的浪潮中甘为一朵浪花,在法治的进程中愿做一砖一瓦,在不断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的长期工作中,奋力成长、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肥西县妇联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卫晓敏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3月5日是学雷锋日,也是第22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