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时,他忍着父亲突然离世的悲痛,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一贫如洗的家,照顾年仅14岁的弟弟和智力残疾的母亲;24岁时,他靠着政策支持和自身的勤劳,不仅还清了父亲留下的6万元债,还通过养殖鱼苗甩掉了穷帽,让一家三口的日子越过越好。他,就是铭传乡高塘村年仅26岁的贫困户郭中海。
眼下正是鱼苗生长的旺季,也是郭中海最忙的时候。早晨起床做好母亲和自己的早饭,他就开始洗黄豆、磨豆浆,为60亩鱼塘的鱼苗准备一天的食物。“小时候看父亲养鱼,后来没办法只能自己摸索着干,毕竟要生存下去。"郭中海在池塘中央边洒着豆浆,边和记者聊天,溅起的白色乳花映衬着他年轻的脸庞。
2015年,父亲突然离世后,郭中海感觉自己的天塌了,可是他告诉自己要坚强,因为他要为母亲和弟弟撑起一片天。于是,他辞掉了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中,打算边种田边照顾家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郭中海没有时间去感叹命运的不公,因为他要生存、要挣钱、要供弟弟上学,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最难的时候,我连弟弟一个月几百块的生活费都拿不出。"郭中海告诉记者,那时穷得连一块钱的硬币都搜出来给弟弟充当生活费。
正在郭中海最困难的时候,国家的扶贫政策给了郭中海更多希望和信心。在高塘村两委的建议和帮扶下,郭中海继承了父亲的养鱼事业,搞起了特色养殖。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从最初的2亩逐渐扩大到如今的60亩,今年他还养了1000多只土鸡,规模一年比一年大。
“多亏了政府,没有这些扶贫政策,我也走不到今天。"郭中海告诉记者,自从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家里的房子进行了危房改造,弟弟上学有教育扶贫,自己养鱼苗有特色种养补贴,母亲看病有健康扶贫,一项项扶贫政策叠加,让郭中海在脱贫路上越走越快。不仅如此,村两委还和村民商量,免费将村里的鱼塘流转给他承包,让他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收获了满满的温暖和感动。
“这孩子从小就聪明能干,这几年,他一边要照顾家里,一边还要经营鱼塘,吃了不少苦,能一步步脱了贫,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从小看着郭中海长大的高塘村委会主任郭丛华由衷地说道。
如今,郭中海不仅还清了父亲当年欠下的6万元外债,自己也考了驾照,买了一辆小货车,小日子越过越红火。谈话间,郭中海从家中的抽屉里拿出了六本“宝贝",这是他从2014年到2019年养鱼和养鸡的生意小账本。
“2014年主要还是父亲记的帐,那时鱼塘比较小,收入也很少,但你看2019年这本账本最厚,这一年纯收入就有10万多块。"翻开郭中海2019年的账本,厚厚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当年的每一笔鱼苗和卖鸡生意帐单。单子有大有小,但都是郭中海一点一滴奋斗的印记,也见证了他稳当当的脱贫路。
今年,郭中海又在柿树岗乡承包了20多亩鱼塘,专门请了当地群众帮忙看护管理,自己一有空就会开着车去鱼塘看看,“今年的小目标就是把养殖事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带动更多贫困户走上致富路,和大家一起携手奔小康。"郭中海最后笑着说道。(记者 刘成璐 通讯员 陈家乐)
携手共奔小康路
新闻推荐
出土的铜片,背面有着凹凸有序的花纹为方便运输,一处夏代红烧土房被分割为4块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清理文物...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