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肥西 > 正文

有“颜值”有“气质” 美丽严店释放新活力

来源:江淮晨报 2020-05-10 03:22   https://www.yybnet.net/

绿树环抱的美丽乡村。

村民正在采摘蘑菇。

整齐的种植大棚。

漂亮的村居。

整洁的乡村道路。

正在建设中的严店乡引江济淮安置点。

“大湖名城桥头堡,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肥西县严店乡眼下春潮涌动,生机勃勃;机器轰鸣、农耕不辍;景美情厚,宜居宜游。艳阳之下,蓝天、碧水、农田、民居相映成趣,鲜润动人。

近年来,严店乡积极发挥临湖优势,做强特色农业,实施“农村城镇化”“特色兴乡”战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建设新农村、打造新严店。一条条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一栋栋漂亮别致的民居楼房,还有那满坡满地的金色稻田、绿色菜蔬,现代化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棚……日新月异的乡村面貌,蓬勃发展的特色农业,无不昭示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与活力。

A

巧念“蘑菇经”,扶贫又富民

“菌料的营养配比要严格按照比例配置,这样才能产出好蘑菇。”

“要想多产蘑菇,就要最大限度地防止菌棒腐烂发霉,高温蒸煮杀菌有讲究。”

“种植蘑菇,温度、湿度很重要。白天要避光,晚上要通风,平时还要多注意洒水。”

午后时分,严店乡三元村扶贫产业园内繁忙依旧,采摘、打包、装车、配菌棒,曹求文、王德兰夫妇一边干着手中的活儿,一边不停念叨着“蘑菇经”。在他们身后,数十个种植大棚整齐排列,其内培育着平菇、秀珍菇、葡萄等,处处吐露着春的希望。

“这些蘑菇可是我们的宝贝,正是有了它们,我们才能逐步走上致富之路,生活越来越好。”王德兰说,曾经,他们是村里的贫困户,自身疾病和子女上学让他们的生活一度难以为继。转折出现在2014年,三元村将曹家列为扶贫对象,结合夫妻俩的实际情况,向他们建议:发挥专业特长,自己创业种蘑菇。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曹求文夫妇顺利获得扶贫贷款和农业设施用地许可。从“保温蘑菇大棚”到“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一步步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奔向好日子。2017年,肥西县向三元村拨付扶贫资金79万元,形成物化资产,入股合作社,成立扶贫产业园。曹求文担任法人代表,王德兰为合伙人之一。

25亩土地、38个蘑菇大棚,在曹求文夫妇的勤奋拼搏下,三元村扶贫产业园建成第一年就实现产值近30万元,2018年累计销售额70万元,2019年销售额已逾80万元。靠着朵朵“扶贫蘑菇”,曹求文夫妇完成从“贫困户”到“致富户”的巨大转变,不仅如此,他们还带领村里的贫困户脱贫“摘帽”。

“三元村扶贫产业园的经营模式为‘产业园+合作社+农户’,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增加脱贫户及村集体收入。”三元村第一书记佘涛介绍,2017年至今,产业园每年上缴村集体6万元,其中,3.3万元用于分红给建档立卡脱贫户,“2017、2018年,我们向每户脱贫户发放分红1000元。2019年,实现贫困户分类管理后,向每户发放分红750元~1375元不等。”与此同时,扶贫产业园还为村里十余户脱贫户及一般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约20000元,村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靠着政策支持和技术扶持,我们家才能成功脱贫,还做成了自己的事业。我们脱贫了,当然也要带着村民共同脱贫、致富。”王德兰说道。为了填补蘑菇生长的“空当期”,三元村扶贫产业园还增加种植品种,种上葡萄。今年,三元村还将再拨款,在扶贫产业园内建立大面积的冷库,继续做大做强蘑菇产业,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走上致富路。

B

美丽新乡村,生活有滋味

碧水环绕间,条条宽敞漂亮的沥青马路延伸向天际,栋栋错落有致、自成特色的民居楼房散布其间,楼前房后,绿树繁花,出门闻香。

这里是美丽乡村苏小社区,曾几何时,它也是个泥巴路、臭水沟的老旧村庄。“曾经的苏小村,不仅房子破旧,还只有泥土路,垃圾也到处都是,环境很差、生活不便。”苏小社区党总支书记何贵斌说,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他们怎么都想不到,脚下的这片土地竟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

2008年,原来的苏小村被列为合肥市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开始整治村容村貌。兴建农户住房,清理沟渠垃圾,雨污水管改造,修建了水泥路,装上了自来水,配套幼儿园、小学、卫生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村子大变样。蝶变后的苏小社区,推窗见绿、抬头赏景,山水人文、和谐共生,焕发新颜。

从“苏小村”到“苏小社区”,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还有村民们越来越鼓的“钱袋子”,越来越有滋味的好日子。

苏小社区素有“中国杂交稻制种之乡”的美誉,自上世纪70年代,当地村民就开始钻研杂交水稻制种技术,鼎盛时期能年产70万~80万斤优质杂交水稻种子,远近闻名。自从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为了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苏小社区更是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和区位资源,大力做好农业“文章”。

2010年,通过土地规模流转的方式,苏小社区引进安徽省丰乐种业,建立了种业研究基地兼参观基地。作为合肥领先、肥西县唯一的实验基地,丰乐种业充分发挥当地的杂交水稻制种经验,各项合同和保证书如雪片般飞到苏小社区。社区农户经营的家庭农场也从事起了杂交稻制种、优质稻。目前,苏小社区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和优质稻生产已达3000多亩。

不仅如此,苏小社区还积极培育壮大多类型、多产业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社区内800多户农民加入土地流转,经营专业合作社,累计成立了9家苗木花卉公司、16个家庭农场。他们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各显神通,从事苗木花卉生产、水产养殖以及杂交稻制种、优质稻、葡萄、草莓、西瓜、蓝莓、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创造经济收益达1000多万元。

“新农村建设,美了环境、富了钱包,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美。”苏小社区金嗣清家庭农场主乐呵呵地说道。

C

引江济淮安置点,乡愁重续的家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严店乡引江济淮安置点一期工程项目部,又恢复了往日热火朝天的景象:十余个塔吊挥舞着长臂,不断运送着各种建筑材料;工人们忙碌不懈,绑扎钢筋、浇灌钢筋笼、连接框架剪力墙、钢模板支撑作业……各项工序正紧张有序地稳步推进。

“引江济淮”是一项世纪工程,其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中原经济区三大战略发展区,兼有保障供水、改善环境、发展航运等巨大效益,是一项润泽安徽、惠及河南、造福淮河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大段,其中,位于严店乡莲花圩的派河口泵站枢纽,是江淮沟通段的起点,也是连接引江济巢线与江淮沟通段的重要梯级泵站枢纽,意义非凡。

引江济淮工程承载着安徽几代人的梦想,为了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严店乡莲花村、刘河社区、跨湖村、新建村约1.8万居民牺牲小家,离开了世世代代依恋的家园。对于他们来说,引江济淮安置点就是乡愁重续的地方。

“一期工程规划用地110亩,总建筑面积为19.3万平方米,有19栋住宅,最低的11层、最高的18层,还配有幼儿园、5栋商业用房、地下车库和景观绿化等,是一个宜居舒适的现代化小区。”严店乡引江济淮安置点一期工程项目经理袁占斌介绍,该工程建成后,能提供住宅1348套,可回迁周边群众4314人。

春节之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该于正月初十重启建设的工程迟迟不能复工,这可把项目部的人急坏了。“无法复工,就意味着项目有延期的可能,回迁群众可能会推迟住进新房,把我们愁得天天数着日子盼复工。”该项目安全部长刘存说,3月中下旬,终于等来了复工通知,工人们克服困难,积极返岗。目前,工地上有400多名工人全面投入建设,争分夺秒、加紧赶工。

“项目部在紧抓进度的同时,质量、安全也一刻不敢放松,我们要给这些为引江济淮工程让路的严店乡居民们,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安乐新家。”刘存说道。按照目前的工程进度,主体结构有望于7月份全部封顶,年底交付整个工程。

晨报记者 王靓/文 卓旻/摄 通讯员 梁骏

新闻推荐

农技人员入村 手把手教防治

本报讯小麦赤霉病防治阻击战全面打响后,肥西县官亭镇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下村到户,手把手指导36家种粮大户、8家家庭农场...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有“颜值”有“气质” 美丽严店释放新活力)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