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亩地树苗卖了2万多元,一亩地树苗相当于过去几十亩水稻的收益”
“苗木村”种绿致富成时尚
上派镇三岗村是肥西县苗木产业的发源地。11月4日,记者来到这个“苗木村”,仿佛走进了一片园林,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树成阴,与村外漫山遍野的彩色层林连成一片,组成一幅醉人的乡村秋色图。
王恩华是村里有名的苗木大户,走进他家的农家小院,两层小楼干净敞亮,门前种满了樟树、紫薇等各类树苗,一抱粗的大樟树独木成景,胳膊粗细的紫薇树树干光滑挺拔。
王恩华把记者带到他家的紫薇树林,拍着坚硬的树干介绍:“这些树栽了五六年,像这样一棵16公分粗的紫薇树市场价八九千元,长一年一个价,再长几年一棵能卖2万元。”老王告诉记者,他经营了100多亩苗圃,像这样的精品苗圃还有几十亩,一年可以赚200多万元。
三岗村地处江淮分水岭,岗圩交错,水利条件差,农业靠天收,曾经是出了名的穷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大多数农民还在种植水稻的时候,王恩华等一些“不安分”的农民开始“捣腾”起了苗木生意。“当时主要种植果树,常常挑着树苗上门销售,辛苦一年就能赚三四千元。”凭着勤奋,王恩华几年就成了万元户,盖起了新瓦房。2000年前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化苗木需求量大增,王恩华开始转型种植绿化苗木,并建立了自己的苗圃基地。现如今,除了买卖苗木,他还承揽绿化工程。
王恩华的致富故事在三岗村并不稀奇。如今的三岗村已成了远近闻名的苗木致富村,全村家家户户种植苗木,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前几年,苗木行情好的时候,普通家庭年收入十几万元,人均收入达2.5万元,95%以上的村民都在合肥买了房子。”三岗村村主任叶鹏飞说。
紫蓬镇罗坝村也是肥西有名的“苗木村”,苗木大户周先兵是最早的一批的苗木经纪人。上世纪90年代,周先兵就开始从事苗木经营。用他的话说,当时苗木种植还是粗放式经营,1亩地密植2000多棵樟树苗不稀奇,而且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可观。
“1998年,我承包了5亩地种植苗木,第二年其中2亩地的树苗就卖了2万多元,一亩地树苗相当于几十亩水稻的收益。”周先兵告诉记者,当时苗木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旺盛,但信息不畅,供求矛盾突出,有人有苗卖不出去,有人要苗买不到。“有一次倒卖了3万棵三角枫,一转手就赚了2万元。”由于经常出去跑销售,慢慢摸清了市场门道后的周先兵做起了苗木经纪人,全国各地买卖苗木。
在周先兵的带动下,罗坝村很多村民开始从事苗木种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罗坝村植树绿化蔚然成风,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全村苗木种植面积从不足20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0多亩,苗木经纪人120多人,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苗木产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农民种树投入和管护都不到位,树种老化、树形差,自然卖不上价”
粗放经营瓶颈亟待突破
因树而兴,因苗而富,如今的肥西县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连续17年成功举办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全县花卉苗木经营户2万多户,从业人员10万多人,人均经营收入达3万元以上。”肥西县县长李煜介绍,近年来,肥西县以苗木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目前全县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已达33万多亩,产品涵盖观赏绿化苗、经果林苗、用材苗、花卉、盆景、草坪地被等六大类400多个品种,年销量7亿多株,交易额20多亿元,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短板也日益显现。产业规模虽大,但仍以小农户经营为主,苗木布局零乱分散,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低,产销信息不对称,生产带有一定盲目性,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以三岗村为例,全村1200多户村民家家户户种植苗木,但种植规模多是两三亩,经营粗放。
“前几年小桂花树市场紧俏,亩均收益最高可达20万元,农民一拥而上种植,一锹可以挖出十几棵树苗。”王恩华介绍,但是这种粗放的种植方式市场风险较大,很快桂花树苗就过剩了,从几块钱一棵一路跌到了几毛钱一棵。“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信息不对称,许多地方种苗生产一哄而上,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大量苗子卖不出去,造成很大浪费,损害农民利益。”
同时,树种老化,标准化程度低,也是产业发展的瓶颈。“以前种植红叶李、女贞、桂花等主打品种,现在还种植这些品种;农户种植面积小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加上管理不到位,树苗品质差,有的苗木有粗度没有冠幅,有的有冠幅没有粗度,树苗杂乱,卖不上价。”王恩华表示。
在周先兵看来,苗木结构老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品种单一,更新换代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种植管理方式粗放,标准化程度低,造成产出效益不高。“现在市场需要树形美观的高品质树苗,对树形、冠幅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而农民种树投入和管护都不到位,树形差,自然成了卖不上价的‘垃圾苗’。”
肥西苗木产业的问题并非个例,折射的是我国种苗领域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据国家林草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可出圃的苗木约430亿株,当年造林绿化实际用苗量仅为165亿株,过剩苗木多达265亿株,其中松、杉、杨、槐等品种占90%,而珍贵树种、乡土树种、优质经济林等品种却供不应求。
“红梅树苗去年10多元买一棵,养了一年现在市场价可达300多元,好苗木仍然不愁销”
标准化种植打造精品苗圃
近几年苗木市场不景气,传统苗木价格大幅缩水,很多树苗价格跌幅超过80%。“胸径3公分的女贞树苗曾经卖到20多元一棵,现在掉到了几块钱一棵;2公分的桂花树最高卖到30多元,现在只有10块钱。而实行标准化种植的精品苗木却始终没有降价。”三岗村塘梢村民组的王礼祥告诉记者,精品苗木市场依然紧俏,一棵14公分粗的椤木石楠售价可达1000多元,一棵15公分粗的高杆女贞价格也近千元。“一亩地可以种植七八十棵,培育期五六年,亩均收益七八万元。树下还可以套种灌木树种,基本上可以覆盖土地租金和人工成本。”
在紫蓬镇罗坝村外,群山绵延,秋阳下层林尽染,这里是苗木大户周先兵的山场。徜徉林间小道,可以看到成行的乌桕树、栾树整齐挺拔。
周先兵告诉记者,尽管近几年苗木市场不景气,但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好苗仍然不愁卖。“红梅树苗去年买的10几元一棵,养了一年现在市场价可达300多元一棵;10公分粗的鸡爪槭现在1000多元一棵,再长几年一棵能卖一两万元。”在周先兵的山场上,精品苗木随处可见。他告诉记者,明年他打算进一步调整苗木结构,逐步淘汰老旧树种,通过标准化种植打造精品苗圃。
在肥西县官亭镇,一望无际的万亩高标准林苗宛如林海,经过近8个年头的发展,这片名为“官亭林海”的苗木基地已由最初的3000亩扩大到现在的1.8万亩,培育园林苗木32个品种、160余万株精品苗。
安徽滕头园林苗木公司经理康孟炯介绍:“官亭基地是滕头园林集团在全国12个基地中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一个。近两年苗木陆续出圃,每年可提供优质精品苗木8万多株,年销售额六七千万元。”借助产业发展成果,昔日荒山薄岭现已成为合肥市郊最大的观赏花园和绿色森林。
为促进苗木产业提档升级,肥西县引进了滕头园林、海兴园林、绿峰公司等一大批省内外知名企业,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0多家,使小而全、低档次的苗木生产,逐渐向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布局的方式转变。在编制苗木产业规划时,肥西县进一步优化苗木花卉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突出以上派三岗为中心的苗木花卉主产区和以官亭镇为中心的标准化苗木主产区,鼓励引导农民按品系、规格连片种植,集约经营。拓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打造特色品牌。
新闻推荐
近年来,肥西县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聚焦市场主体普遍关心、关注的...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