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和张学良
○唐德刚部分著书
今年是著名海外历史学家、传记作家唐德刚逝世10周年。
唐德刚于1920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39年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195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留校任教,并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1972年,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亚洲研究系主任;2009年10月26日,逝世于美国旧金山佛利蒙家中。其代表作有《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顾维钧回忆录》等。
唐德刚先生是1972年底回到阔别20多年的合肥探亲的,他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被中国政府最早批准的一批回国探亲访友海外学者之一。他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讲学,并被安徽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聘请为名誉教授。
安徽大学历史系陆发春教授曾与唐德刚先生有过多次交谈,并撰写了大量与之有关的文章。最合肥周刊记者近日对他进行了专访,请他为读者讲述他眼里的合肥唐公。
最合肥(以下简称最):自20世纪70年代始,一位操着满口江淮官话口音的文史学家,经常活跃在海峡两岸的学术论坛上,大家赞誉为“华人口述史之父”,而我们合肥人则亲切地称之为合肥唐公。
听说你多次与唐德刚先生有过交集,可以为我们讲讲吗!
陆发春(以下简称陆):唐德刚先生与安大有着特殊的感情,多次来安大讲学,我有幸与先生交谈过几次。印象深刻的是1999年回国时,他曾让我帮助寻找1940年代在安徽立煌与一帮同仁编辑的刊物以及发表的论文、诗词,包括他大量早年化名撰写的作品。几年后我终于找到了,并打电话告诉他详细消息,他当时已经患疾在身,听到消息很高兴。
记得他最后一次来安徽大学时,与我在安徽大学外宾招待所散谈《张学良口述历史》事宜,可惜天不遂人愿,节外生枝导致众人翘盼的唐氏《张学良口述自传》半途夭折。现在坊间出版的署名唐氏“张学良口述”一类书只能说是初期产品,先生生前在《张学良自述的是是非非(代序)》已有说明,国内也有学者、新闻记者的相关采访报道。
最:唐德刚先生与国内许多高校都有学术交流,但似乎对故乡的安徽大学更是情有独钟!
陆:这从唐德刚先生多次向安徽大学馈赠珍贵历史资料可窥一斑。早在1990年初,他就把自己收藏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图像缩微胶片送给安大,这套资料对从事文物考古的师生很有帮助,大陆有收藏的也仅仅两三家单位。
2009年10月26日,在安徽大学新校区图书馆举行唐德刚先生赠书仪式,唐德刚先生的外甥、安徽大学原副校长刘永生教授代表唐德刚先生向安大图书馆捐赠所藏珍贵文史书籍。时任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教授向刘永生教授颁发了给唐先生的捐赠证书,并高度评价唐德刚先生的学术造诣、爱国情怀,认为“此次捐赠的藏书,承载着唐德刚先生对安徽大学发展、学术进步的深切期望”。
也就是举行仪式的那一天晚上,唐先生已经在美国加州旧金山佛利蒙家中去世。知道唐先生赠书原委的好几位安大教师事后皆感叹灵验,还是刘校长讲得好:“似乎冥冥之中他知道自己的最后心愿完成了,于是就飘然而去了。”
最:听说唐德刚先生祖上还是淮军将领?
陆:唐德刚先生的祖籍是合肥县西乡唐三房圩子,今属肥西县,曾祖辈唐定奎是淮军重要将领,虽为行伍,亦重文治,出资办过金台文社等地方书院,文脉延续后代。
老人家早年在家乡受过良好的国学训练,14岁点校通览《资治通鉴》,先后在安徽舒城县的伏虎寺中学(今舒城中学前身)、安庆省立高中读书。抗战爆发,返回家乡组织抗日宣传队,当地人纷纷评论说“唐家又出人了”。
最:我们都知道唐德刚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但他似乎是以口述史扬名海内外的。
陆:唐德刚先生是二战以后国际学术界兴起的口述史学的最早一批构建人、参与者之一。1948年,28岁的唐德刚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先后在哥大学习、工作20多年。客观地说,唐先生在哥大并不得志,没有获得薪水较高的终身教授职位,后来转到他自嘲为“穷人的哈佛”——纽约市立大学做教授,担任过亚洲学系主任,直到1993年后退休。但唐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最大的收获,可能是对一门新兴学科的历史贡献。此时正是美国口述史学兴起、成长阶段。唐德刚先生适逢其会,作为哥大最早一批参与这门学科探索建构的人,并以有关中国口述史学的实践和典范作品,独开门径,影响延及当代。
最:他出版的口述史对象似乎也都是非凡之人?
陆:口述史写作并非我问你答、你说我记,一支笔、一部录音机即可完成那么简单,它包括口述者选择、计划制定、大纲编纂、口述访谈、录音回放、誊清校对、节删增补、史实考订等诸多专业性工作环节。唐德刚先生在国内大学读书时,受过良好的史学训练,发表过关于汉唐制度和古史人物研究论文。他的国学基础也很好,对中国历史史传体裁撰写很熟悉,1952年他在台湾发表《梅兰芳传稿》,显现了他优良的史传表述能力。
1950年,唐德刚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East Asia Institute)时,代表哥大“中国口述历史学部”(Chinese oral History Project),首先与滞留海外的乡贤胡适,进行中国“口述历史”研究访问计划,辅助胡适作英文《胡适口述自传》。其后又有费时7年的《李宗仁回忆录》,并且协助中国外交界几朝元老顾维钧,利用私人所收藏档案、日记等材料,撰成300万字左右皇皇巨著《顾维钧回忆录》等。这些人都是近代中国历史演化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们也因为唐先生辅助撰述的口述历史书籍声名远扬。
最: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马勇研究员说,书比人长寿,唐德刚先生虽然离开我们了,但10年来不时恭读唐先生的著作,似乎从来没有感觉到他久已远去。
陆:马勇教授今年10月26日的《唐德刚先生逝世十年祭》拜读了,“书比人长寿”一说很形象!唐德刚先生著述丰硕,是海内外著名的文史大家,也是一位个性特色鲜明的大学者。
早年他在安徽学院期间以《唐代地方政治制度考》等论文迈入史坛,1952年以《梅兰芳传稿》成名台湾文坛。1970年代充分发挥个人才情的中文版《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出版,不仅是读书界了解胡适、研究胡适的必读书目,并且直接推动了海峡两岸胡适研究在学术界的展开。尤其要强调的是,唐氏别树一帜的文风,亦谐亦庄、口无遮拦、淋漓酣畅却又理路森然;我认为妙趣横生是唐氏著文的一个最大特色,行文有声有色,擅长呈现传主血肉神气,文字背后又显现撰述者才气纵横、博学多智的史家气象。
上世纪末以来,海峡两岸先后出版有唐德刚先生《战争与爱情》、《书缘与人缘》、《史学与红学》、《晚清七十年》、《民国前十年》、《袁氏当国》、《五十年代的尘埃》、《中国之惑》、《新中国三十年》、《张学良口述历史》等众多作品集。所撰英文著述有《中美外交史》、《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中苏关系》等,他成为当代史著丰硕的皖籍华裔学人。大陆的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有“唐德刚作品集”系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亦出版唐氏作品甚多。而唐德刚先生较早参与建构的口述史学,已是当代国际学坛日趋火热的一门新兴专题学科。
我个人多年阅读唐氏史传文章的体会很深,在作者悲悯历史人物的嗟叹中增加了人生智慧;在唐氏滔滔不绝的雄辩中见识什么是历史学家的个性。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 李云胜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做好社区戒毒工作,加强社区戒毒对象的教育监管,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近日,山南镇综治办...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