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东南西北,春夏秋冬,按方位和时序为空间和时间命名,是中国人惯有的生活方式。
客居南国海岛,常年的酷暑,模糊了季节的观念。连方位的辨别,也似乎多成了“上”与“下”,“左”与“右”。
时间已是十一月中旬,我从暑意仍未消除的海岛出发,向安徽去。
中国的地名,很多由大山大川的方位而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就安徽而言,省内亦有淮南淮北;再就省会合肥而言,则有肥东肥西。我此去的目的地,就是肥西。
落地合肥新桥机场,首先感受到的是久违的秋凉。凉意沁人心脾,令人精神一振,也在提醒我,终于暂别了热带的海岛,来到了有四时之序的地方。
秩序感,在中国文化里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礼乐文化,不就是对秩序感的一种追求么?而四时之序,就是马虎不得的严肃事。
《周易》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礼记?祭统》中说: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
肥西行,就是一场我个人久违的“秋祭”。
在机场和来接机的胡竹峰、储劲松二友汇合,第一站直奔紫蓬山。
一路由山下飞驰上山。山不是什么高山,被山林覆盖。主色是灰色,间杂着黄色和绿色。偶尔几处点缀一团团红叶或黄叶,更显弥足珍贵。山间氤氲山气,沉稳而厚重。我久居海岛,看惯了漫山遍野、肆无忌惮的绿,没有章法、没有边界的绿。已忘记多久没有见到这平常于我却又罕见的山景了。
山的名字也颇有想象力,紫色袈裟,蓬莱仙境。后查资料得知,“紫蓬山”之名是取和尚紫色袈裟及蓬莱仙岛的首字而得名,寓意“迎紫气,赴蓬莱”。山上有寺,名曰“西庐”,原是三国时,李典祭祀其先祖汉代名将李陵所建的庙宇,原名“李陵庙”,因寺地处古庐州府(今合肥市)西南,所以李唐年间皇家钦赐名字“西庐寺”。
紫蓬山给我的印象是小而美的。山不是名山,寺不是名寺,但山间的树林植被仍然生机勃勃,自成野趣。他们卧在合肥的西边,让合肥人的精神也有了一个安顿之处。竹峰对我讲,每当精神困顿之时,他便经常一个人登上紫蓬山。孔子曰:“仁者乐山”。李白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一个人与山的对话,也是对自己灵魂的观照。
紫蓬山,是肥西的魂,安顿着肥西人的精神。
肥西之行的历史担当,要属圩堡行。
肥西的历史,当然要大大早于淮军所处的清末。然而肥西的首张历史名片,首推淮军故里。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就像斗兽场之于古罗马,故宫之于北京,园林之于苏州,淮军故里最鲜活的历史,存在于那著名的圩堡建筑群。
圩堡是江淮地区独有的一种民居形式,不同于我后来在宏村所见的民居,这是一种将北方古城与皖南古民居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圩堡有大有小,围墙高耸,我们在刘老圩甚至看到内有火炮的碉楼。圩堡四周被注水的壕沟围护,内部却别有洞天。
据地方史料记载,肥西县目前已知本籍淮军将领参将衔以上人员有81名,其中提督衔以上者35名。这些淮军将领的旧居——圩堡在肥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现存圩堡总计有一百多座,最为著名的有张树声家族的张老圩,刘铭传家族的刘老圩,周盛传家族的周老圩,唐定奎家族的唐五房圩。
主办方周密安排,我们一行有幸踏访了这几大圩。印象最深的,还是刘铭传的刘老圩。刘铭传因台湾首任巡抚而闻名,又是洋务派的骨干。他的圩堡在几大家族中是最气派的。亭台楼阁自不必说,碉楼炮台,稻米工坊也是标配,院内池塘里甚至还有小岛,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这乡间,实属罕见。可惜他当年听到台湾割据的消息,被气死在六安的刘新圩,也是近年才将遗骨迁回故里。
昨日的圩堡围不住今人改革的脚步。
出圩堡,入小井庄。最大的感慨,肥西人的审时度势,能够及时迅速的处理时代与环境的变化。他们建圩堡,是为了更好的更安全的生活。而1978年9月23日,当肥西县山南区山南公社小井庄生产队率先在全国实行包产到户,成为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的发源地时,他们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改革,一个宏大的词语,它的源头处,其实只是一个朴素而简单的目标。一群人更好的生活的信念,点燃了更多人的信念。改革的火就这样在神州大地点燃了。
我们在四十年后而来,慕改革之名,抱瞻仰之心,来到小井庄的纪念馆。站在复原的小院和土屋里,当年场景仿佛就在眼前。王平、曹亚瑟、蒋兴刚、胡竹峰四人围坐于当年的破烂八仙桌旁,端起大碗茶,在谈笑间,试图还原当年的情境。
改革四十年,如今的小井庄在中国的大地,若非“农村包产到户的发源地”这个称号,并不算多突出。而它所引发的改革的讨论,却依然是充满了无尽的想象的。
三河古镇秋瑟瑟。
肥西最后的夜,属于三河古镇。
古镇是属于小说的,而夜晚是一首诗。
我们在天色将晚之时,来到三河古镇。安顿好后,一行人在秋风中摸黑踏上一叶扁舟,夜游三河。
三河者,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是也,经新河向东流入巢湖。其实,是哪三河,这三河有怎么样的地理名字,在这样的夜晚里,并不重要。月色朦胧,一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摇摇晃晃在古镇的黑水上,踏入夜色,行走于古镇的市井烟火中,别有风味。这是诗歌的夜晚,这是文学的夜晚,这是肥西的夜晚。
在这略显凛冽的秋夜里,三河镇上的油炸米饺和一行人的歌声,成为不能忘却的记忆。
新闻推荐
5月11日(明天),肥西县首届蚕桑文化节就要在铭传故里开幕了。桑葚鲜果、桑葚酒、桑叶茶……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眼馋”好久,马上周末了,不如到铭传乡去转一转,让嘴巴也过过瘾。除了这些吃的喝的,还有哪些...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