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2月9日,合肥市高新区举行综合管廊燃气管道入廊合同签订仪式。燃气管道拿到进入地下综合管廊的“门票”,这在安徽省还是首次。江淮晨报记者从合肥市城乡建委获悉,今后,地下综合管廊的巡检将有望由合肥本地研发的机器人代替人工。
燃气管道将进入地下综合管廊
多年前,合肥市在滨湖新区福州路探索建成了一小段地下综合管廊。不过,里面只有电力、通信和供水的管线,并没有燃气管线。合肥市城乡建委专家介绍,燃气管线遇到高温或火花极易爆炸,危险性较大,对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的要求更加严格,在综合管廊中设置燃气管线,须独立设舱。
“燃气管线纳入地下综合管廊时,需加强通风、排烟、监测、报警等完善的技术措施。”专家表示,此次合肥高新管廊公司与合肥燃气集团签订合同,将为今后燃气管道进入高新区的地下综合管廊“铺路”。燃气管道进入地下综合管廊,这在全省还是首次。
3个试点项目计划7月前投入运营
合肥作为第二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目前正在肥西县、新站高新区和高新区三个地方,试点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全长共58.32公里,总投资54.25亿元,断面以四舱为主,将实现除雨水以外的管线全入廊。
合肥市城乡建委管网办副主任杜创介绍,新站高新区、高新区的项目均采用PPP模式建设,肥西县的项目采用政府投资模式建设。目前,三个试点项目已形成廊体44.5公里,完成概算投资41.3亿元,计划2018年7月前投入运营。另外,目前合肥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平台已进入开发阶段。
地下综合管廊巡检将用上机器人
地下综合管廊短则几公里、长则数十公里,运营维护的情况极其复杂。巡检人员不可能完全实时掌握地下管廊运行工况,定点监测也很可能出现盲区。
杜创介绍,针对地下综合管廊人工巡检费时费力、综合效率低的问题,合肥市与中科大开展了合作,在科学认识地下综合管廊运维、巡检环境的基础上,研究地下综合管廊内电力、水力、通讯管线设施的表面外观与实时产热特征。同时,分析燃气泄漏、水管破损场景的综合监测途径与分析诊断方法,提出适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机器人巡检方案,并开展相应的巡检机器人研发工作,旨在运用科技手段助力提升地下综合管廊运营和维护能力。
合肥在全国率先研究管廊消防验收方法
为统一综合管廊建设标准,目前,合肥市已经完成了《合肥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指南》初稿编制。同时,合肥市还分别确定了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和安全监测需要的基础信息,有效实现不同区域综合管廊、各运营维护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还在全国率先研究综合管廊消防验收方法及规范,与中科大火灾实验室合作,开展一系列基础性火灾科学研究工作,在科学揭示城市综合管廊典型可燃物火灾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发展消防验收方法,建立综合管廊消防验收体系。
杜创介绍,合肥市已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作,研制激光式可燃气体(甲烷)智能监测仪,目前已定型生产。此外,《城市综合管廊消防验收规范》正在编制当中,将保障管廊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确保综合管廊安全有效运行。晨报首席记者方佳伟通讯员孙蕾
新闻推荐
近日,外面天寒地冻,但在肥西县灯塔家园二期建筑工地会议室里却暖意洋洋。应肥西县重点局邀请,肥西县政协委员6位书法家,走进建设工地现场,执笔挽袖,挥毫泼墨,免费为建设者书写春联,送祝福,让农民工带...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