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历程
“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今年新组建工会共1045家,新发展会员8万人。这一数量在过去至少需要3年时间才能完成。”近日,合肥市总工会组织部部长王传校在“盘点”出这一成绩的同时,紧蹙的眉头开始舒展开来。
从年初确定今年为合肥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会推进年开始,合肥市各级工会负责人便感觉到今年的担子格外重。由于统计口径、思想认识、企业经营机制等众多纷繁复杂的因素,非公有制企业一直是工会组建中的难点。当这一难点转而成为重点时,可以想像压力有多大。
“我们每年都做大量的工作,跑了很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数企业虽然不明确拒绝,但是也不积极支持,所以工会组建的进展比较缓慢。”王传校说。据合肥市总工会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据,合肥市现有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3000家左右,在过去的若干年时间里,还有三分之一未组建工会。
合肥市总工会在今年初制定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做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意见》,提出今年的目标是“突出抓好外商投资公司、出租汽车公司、建筑公司、大型专业市场等影响较大的企业和星级宾馆、社会中介组织的工会组建,确保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会率达到80%。”这份《意见》随后被合肥市委办公厅转发给全市有关单位。
作为一名老工会工作者,同时也是合肥市总工会组织部的负责人,王传校知道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个压力不仅来自市总工会提出的一个很高的建会率,而且更来自一个“非常务实,没有任何水分”的环节。合肥市总工会要求对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进行一个彻底的摸底,然后通过“台账制”,对每一家建立工会的企业进行实名制登记。
为此,合肥市总工会请专人设计了一份软件对此进行统计。“建会企业的地理位置、职工数,工会成员的相关信息都会出现在这份台账上。这样,有多少家企业,已建工会的多少,没建工会的多少,都会一目了然。”这种制度上的设计,避免了通过“或者少报企业数,或者虚报建会率”来达到既定目标的可能。
时间逼近年末,随着“台账”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建会数一天天增加,王传校也开始一天天轻松起来。“到了10月底,这个‘台账\’上未建会的非公有制企业数变成了0。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全市各县区不仅完成了年初制定的非公有制企业建会目标,而且达到了100%的建会率,实现了全覆盖。”面对这一令人欣慰的成果,王传校知道这里面有着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
敢于“较真”
“动真格的。”从年初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建会工作部署一开始,这种普遍的感受就在合肥市各级工会中传递着。
今年4月,经合肥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的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建会工作的《意见》,由市委办公厅转发至各相关部门。随后,由市委组织部、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人社局等8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合肥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联系会议每月举行一次,同时每半月发布一次组建通报,通报发往市辖各县区主要领导。
合肥市下辖的肥西县县委书记陈晓波就曾经在合肥市总工会6月30日编印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专刊》第2期上,签下了“请抓紧组建”的批示;县委副书记胡明文要求工会“认真落实陈书记批示,并报进度”。
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非公建会的同时,合肥市总工会也开始了以核实企业数量为基础的各项“动真格的”工作。
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数量很难完全统计,在市工商局和市统计局的支持下,合肥市总工会决定用自己的“腿”来核实。一家企业的注册地点和实际地理位置有时并不在同一个区域,这就需要到企业现场去确认。为了确认一家企业,王传校曾经在统计部门与基层之间“三上三下”,包一辆车跑了很多趟才最终认定。
这样的“较真”在推动企业建会的场合也发生过。合肥市高新区工会主席艾相义一次前往在该区登记的一家电子企业协助企业组建工会。企业负责人以其企业不在所属区域为由拒绝艾相义前来做工作。由于企业所在地属于一个“交叉区域”,为了核实情况,艾相义当即将周边区域的几个工会主席同时邀约到这家企业现场办公。
“现在各个区的工会主席都在这里,你们自己说你们是属于哪个区域的?”在艾相义说完这句话后,企业主已经完全没有了拒绝的理由,而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终得以顺利开展。
讲求“韧劲”
今年8月10日上午,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上一家外商投资的大型商场的会议室里不时响起阵阵掌声,职工代表们正在就组建工会履行着自己的神圣职责。当天,商场里231名职工全部加入工会,并选举产生了商场工会委员会。
就在这家企业工会组建后,合肥市庐阳区工会副主席汪立如悬了几个月的心才开始放下来。
由于企业主的思想认识各不相同,企业组建工会的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虽然没有进行确切的统计分析,但是合肥市几个县、区的工会主席都有个共同感受:企业主对工会组建的认识程度是“两头少、中间多”,即“主动积极的和百般阻拦的少,大多数是去宣传动员一下就可以建的”。
“这家商场就是属于‘两头少\’中百般阻拦的那种。”谈起建会的历程,汪立如感慨万千。虽然入住合肥多年,位于合肥市商业中心地带的这家大型综合商场对成立工会总是以种种理由婉拒。下定决心要攻下这块“堡垒”的汪立如最后采取了“天天到商场现场办公”的方法,有一段时间,汪立如的办公室差不多“搬”到了商场。
凭着这股“韧劲”,企业高管对建会的认识慢慢转变了,建会的“老大难”终于被攻下来。
“不可否认,少数企业确实存在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不过只要下定决心,没有办不成的。”合肥市肥西县总工会主席贾进山对做事的“韧劲”同样有着一番深刻的体会。在2009年前,肥西县共有非公有制企业工会106家,不过今年一年就新建了198家。
在总结工会干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中所做的工作时,合肥市总工会主席叶和章认为他们有着“三前”和“三不”:工作在前、服务在前、吃苦在前;不找到企业不罢休、不见到老总不罢休、不答应建会不罢休。
新闻推荐
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10名)李成环(女)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指导老师黄久生中建七局一公司项...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