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官亭镇回民社区新农村建设是2008年合肥市整村推进项目实施的重要成果,是合肥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该镇通过实施“六个统一”和“一个强化”,即统一新村规划、统一新村建设、统一耕地与宅基地整理、统一推进产业、统一居民就业;强化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实现了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社区服务均等化“四位一体”的目标,初步实现了农民向居民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社区管理向服务转变“三个转变”;实现了土地向大户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集镇集中“三个集中”;实现了全面提升居民就业、全面提升居民收入、全面提升社区服务“三个提升”。
回民社区新农村建设项目涉及马河湾丰祥两个村46个村民组、88个自然村庄、1421户、4382人。社区总面积18514.3亩,其中,耕地面积11826.9亩,水域面积2576.2亩,老村庄占地1971亩,其他未利用土地2140.2亩。项目实施前,这里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因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势落差大,耕地大小不一,自然郢分布凌散。通过实施土地及宅基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现在的回民社区耕地面积增加了,耕作条件优化了,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方式转变了,居民收入提高了,社区管理民主了,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景象。
主要做法:
◆以尊重民意为根本,全面加强宣传发动
官亭镇在实施项目一开始,就将群众愿意不愿意、群众支持不支持作为项目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在开展每一项工作前,均经过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建设过程中,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村民组长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成立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吸收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村民代表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发挥他们的群众监督作用,让他们代表群众利益说话,提出建议和批评,成立新农村建设政策咨询办公室,宣传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法规,帮助他们释疑解惑,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内容及做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规划 规划是指南,是发展的方向。在建设前,该镇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坚持“科学发展、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做好“两个规划”,一是新村建设规划,二是土地整理规划。◆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全面改善居住环境 新村建设是项目的重点,承栽着群众的希望。官亭镇坚持以“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区参与”的原则,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一处占地519亩的新村安置点。新村配套建设了学校、幼儿园、卫生服务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商业步行街、污水处理厂和清真寺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新村道路、供水、供电、电信、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一次性建成。
◆以土地整理为依托,全面发展现代农业
土地整理是项目建设的龙头,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该镇按照规划设计,遵循“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规划要求,精心组织施工,严抓质量关,做到整理出的田块、水系、道路、绿化等符合设计标准。通过整理,新增耕地2906亩,充分利用整理后优越的生产条件,积极引进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引导鼓励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蔬菜瓜果、精品花卉和优质饲料。目前,生产区内现代高效特色产业带逐步形成,初具规模,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程度明显提高。
◆以土地流转为平台,全面提升居民收入
土地整理后,大片的耕地变为良田,为加快社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收增效,实现居民收入增加。回民社区在官亭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成立了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遵照《肥西县土地流转二十条》,将愿意流转的土地集中入社。同时,他们从土地的束缚中完全解放了出来,外出务工经商,收入较以前大幅提高。
◆以打造工业园区为支撑,全面实现居民就业 土地流转后,农民变居民,社区群众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型,他们从土地的束缚中完全解放了出来,纷纷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务工,或自主经商,但仍有一部分年纪偏大、技能较弱的居民不愿外出,为了帮助这部分群体就业,社区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创办就业园区,引导安排居民就业,确保社区实现了零失业。
◆以综合服务中心为窗口,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回民社区成立后,成立了社区党总支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基础上,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设立社区综合服务大厅,设置“社区事务、物业管理、证照办理、计生服务、土地流转、惠民服务、劳动就业、政策咨询”八个窗口,实行“一站式”管理。同时组建了治安、保洁、便民三支服务队伍,为居民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主要成效:
回民社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建设成果,积累了相当宝贵的建设经验,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
◆土地综合整治效益明显 项目区土地及宅基地通过整理后,耕地面积大幅增加,新增耕地2906亩,其中土地整理新增耕地1454亩,宅基地新增耕地1452亩,同时,通过土地综合治理,耕作条件、耕地质量大幅提高,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农村科学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极强的实践与推广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 新农村建设缺少的是资金,各涉农部门整合资金集中捆绑支持新农村建设,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难题。而土地及宅基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及产业化发展共同实施,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实现了“两个增加”一是耕地大幅增加,即通过整理废塘、废沟、废渠、荒滩古埂,通过拆旧建新减少宅基地占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为城市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二是农民收入稳步增加,通过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多渠道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实现了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据初步测算,项目区群众年人均收入达9000元,高于全镇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为创造现代农民富裕小康之路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实现了 “三个转变”即实现了农民向居民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社区管理向服务转变。新成立的社区也由原先主要执行上级政策而转变为主动为群众服务,社区积极推进阳光村务,开展“一站式”便民服务,实现了社区服务均等化。
◆实现了 “两个目标”一是实现了安居乐业生活富裕的目标,农民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居,享受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各项设施,享受计生服务、社区救助、民政优抚等各项服务,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步提升、收入稳定、安居乐业,文化精神需求快速上升,精神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二是实现了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土地全部流转后,引进了资金实力雄厚的农业企业,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蓬勃,项目区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如今,当我们踏进回民社区新农村,处处都能感受到,社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社区综合整治效果明显,村容整洁,绿树成荫。在这里,农民愿望达到尊重和体现,农民得到了实惠。通过规划,这里发展更加科学合理规范;通过土地整理,这里耕地增幅较大,耕作条件大为优化;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这里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程度明显提高;通过产业调整,创办新型工业、农业园区,实现了农民再就业,农民收入同步提高;通过加强新村管理,推进社区党务、居务建设,优化完善各项服务,这里的农民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周先海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肥西县政协经济委员会会同县人行、县经委、县金融办组成调研组,在汪厚云副主席带领下,就全县小微企业的融资情况进行调研。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走访相结合方式,共发出调查...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