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西新闻 > 正文

肥西 跻身百强争先进

来源:江淮时报 2011-05-20 10:40   https://www.yybnet.net/

经过多年的发展,肥西县去年成功跨入全国百强县榜单,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全国百强的县。今年以来,肥西县紧紧围绕 “科学发展当先锋,全国百强争先进,率先建成全省城乡一体化小康示范县”奋斗目标,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经济发展继续保持“总量大、增速快、质量优、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新型工业铸造腾飞之翼

日前,记者从肥西县统计局获悉,今年第一季度,该县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7.3亿元,已超出2007年全年总量,实现增加值42.7亿元,同比增长17.6%,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科学发展一类县之首;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同比增长40.3%;累计到到位省外资金43.17亿元,同比增长38.1%,新引进项目37个,同比增长54.2%;完成财政收入11.9亿元,已达2007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9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亿元,增长102.4%,增幅为历年来最高;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亿元,同比增长17.9%。

五年看头年,开局最关键。今年以来,肥西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当先锋,全国百强争先进,率先建成全省城乡一体化小康示范县”奋斗目标,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经济发展继续保持“总量大、增速快、质量优、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十一五”期间,肥西县始终把“工业强县”作为推动发展的优先战略,形成了主导产业突出、配套产业集聚、骨干企业众多、创新能力强的县域工业体系,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5%以上。据了解,该县工业园区园区发展势头强劲,基础设施投入70亿元,面积扩展至68平方公里。桃花工业园成为全省首个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县域工业园。在全省率先创立县区合作新模式,开发柏堰科技园、新港工业园。9个工业聚集区投入37亿元,建成平台32.5平方公里。 1.42平方公里合肥出口加工区获批。 “四园四镇”千亿大桃花工业板块基本形成,产业集聚日益凸显,至2010年底,该县规模以上企业383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4家,十亿元以上企业4家。

肥西县始终把招商作为工业发展的第一要事来抓,重点围绕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大企业、大集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格力、美的电器、联强国际、广州万宝等一批投资总额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项目相继入驻。五年引进项目744个,到位市外资金451.5亿元、境外资金1.7亿美元,建成投产项目586个,总投资800多亿元,项目招商取得了卓越成效。 “十一五”期间,该县产业集聚日益凸显,汽车、家电产业年产值均超百亿元。汽车、家电、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5%,分别为57.5%、19.9%、7.6%。获中国驰名商标4件,分别是JAC、格力、安利、富光;省级著名商标12件,授权专利1120件。 2010年,肥西县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7.26亿元增长到29.03亿元,是2005年的4倍;地区生产总值由70亿元增长到276亿元,是2005年的3.9倍;工业总产值由91亿元增长到562亿元,工业投资由5.8亿元增长到12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5.1亿元增长到26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由58家增加到383家,分别是2005年的6.2倍、20.9倍、10.4倍和6.6倍;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5万元增长到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09元增长到709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3.1亿元增长到36.9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2倍、2.2倍和2.8倍。“十一五”跨越发展的辉煌成就,最直观、最有力地说明了科学发展观在肥西的生动实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肥西县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打造千亿大桃花工业板块,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产业集聚工作,加快“四园四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园区面积10平方公里,确保完成工业产值700亿元。今年肥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9.2%;财政收入增长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2%;引进省外资金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7%,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市控指标。

田野上升起新希望

据肥西县农委介绍,该县今年将以巢湖内圩为重点,建设万亩水生蔬菜基地,这是肥西县打造“两点、两岸、四线”高效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其中一个项目,该农业产业集群还包括官亭、严店两个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区发展蔬菜产业、以丰乐河沿岸百里长堰为基础的万亩网箱黄鳝等精品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合铜路沿线15公里高效农业基地、合界路精品蔬菜基地、合六路草莓基地和上小路苗木花卉产业带,该高效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建立将有助于保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

2010年,肥西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97元。这是肥西县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特色农业持续发力的结果。据悉,去年,肥西县农业投资6450万元,实施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项目46个,以三岗为中心的苗木花卉产业块状布局、花岗为中心的花生产业块状布局、小庙镇为中心的家禽养殖产业块状布局、以铭传为中心的蚕桑产业的块状布局、以合铜路为线的蔬菜瓜果产业的条状布局等五大板块规模彰显。该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数量达到59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1个、省级3个。据了解,该县生猪出栏40万头,同比增加2.4万头,增长6%;家禽出栏7800万只,同比增加1250万只,增长19%;饲养春秋蚕4.5万盒,预计可产鲜茧2000吨,同比分别增长13.6%和29%;全年新增集中连片500亩以上露地示范小区2个2016亩,300亩以上水生蔬菜小区6个5400亩,70亩以上设施栽培小区4个490亩,预计全年菜瓜果总产37.5万吨,同比增加10.6万吨,增长39.4%。十一五期间,肥西投资1.2亿元兴建的中国中部花木城,成为国家级苗木花卉专业市场,成功举办第五届安徽省花卉博览会和第六、第七、第八届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苗木花卉种植面积、销量稳居全省第一。该县“一村一品”专业村59个,国家级示范村1个、省级3个。家禽出栏量、温氏、森淼、肥西老母鸡集团等不断发展壮大,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77家,加工型龙头企业38家,年营销收入亿元以上10家。安徽省著名商标3个。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肥西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该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0亿元,其中投入1.3亿元的丰乐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成功抵御1984年以来最大的强降雨,除险加固小型水库57座,完成滨湖泵站技改项目,新建和维修各类桥梁64座,解决22.9万人不安全饮水问题。该县投入5.2亿元,新建村村通水泥路1128公里,组组通砂石路2000公里,农村客运班车实现全覆盖。

据了解,肥西县官亭镇、严店乡万亩土地整理和整村推进项目成为全国样板,这是对该县开拓进取发展特色农业充分的肯定。十一五期间,该县整合各类资金40多亿元,集中投向新农村,建成各类示范村65个、新型农村社区63个,涌现出上派三岗、山南小井庄等一批全国、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绿色长廊工程600公里,国、省道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十一五”期间,肥西县着力推进“一、二、三产”相融相合,打造休闲产业,三河镇旅游文化有限公司、肥西三岗苗木花卉经纪人协会、合肥肥西老母鸡家园有限公司成为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会员,全县已有农家乐近200家,星级农家乐47家,位居全市第一,休闲旅游年创收6亿元。

让百姓尽享“民生盛宴”

今年,肥西县将计划对5240名新型农民进行免费技术培训,这是该县实施民生工程、落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念的又一重要举措。坚持以人为本的肥西县,注重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分享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从而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转移一个青年,富裕了一个家庭;转移几个青年,改变了一个村落;转移一批青年,带活了一方经济。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该县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近年来,该县实施的“阳光工程”以面向社会招标培训基地,财政资金直补农民,培训保证农民就业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培训转移工作,目前已培训农民10871人,转移劳动力就业10043人,转移就业率达92%。 “零就业家庭”已全部清除。 “阳光工程”的实施,使成千上万名农民子弟走上了就业创业的小康大道,他们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老百姓的精神更为饱满,投入到经济建设的热情更加高涨,社会也更加和谐。 “十一五”期间,肥西县筹资6亿多元,打造上派初中、新五小等一批精品学校。中小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普通、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新建中小学3所;县医院住院病区、县中医院门诊楼、县保健所门诊综合楼竣工,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0个、村卫生室200个。基层医改试点工作全省领先,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建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3个农家书屋,改建乡村广播站室98个,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让党和政府的声音能及时地传播到老百姓的耳中。

肥西县还不断加大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构筑百姓生活“安全网”,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了全县社会救助全覆盖,“十一五”期间,投入各级财政资金50亿元,用于各类民生工程。建立了集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和农村养老等六个险种为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重点完善了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保障三大制度,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建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零就业家庭援助保障机制,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家庭基本生活。肥西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和城镇大集体未参保人员生活保障全面落实,直接受益达4.2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城乡医保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5.5%;扶持救助各类困难群体1.1万人,发放补助资金近千万元;企业职工五项社会保险稳步推进,累计参保12.3万人。被征地农民参保3.26万人,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1420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并轨运行;实施“515敬老工程”,新建乡镇敬老院7所。

此外,肥西县建成廉租房2500平方米,共1200套。民生工程项目由12项增加到33项,惠及全县人民。通过实施一项项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了切实解决,90万肥西人民真正享受到了 “民生盛宴”,一个繁荣、富足、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肥西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本报记者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数十家国外及地区的企业入驻肥西桃花工业园区。本报记者袁家权 摄

新闻推荐

一直要干到“上天”的倔老头

“挂了两天的水,饭也不能吃一口。走路都踉踉跄跄,还偷着去扫厕所,不要命啦! ”9月6日上午,记者见到王传金老人时,他老伴正在对三女儿嘀咕着,一半埋怨一半心痛,更多的是无奈。王传金今年82岁,身材瘦削,...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肥西 跻身百强争先进)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