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召开的2010中国国际临空经济高峰论坛认为,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经济发展服务模式,正在成为未来主要城市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在新一轮产业带建设中,临空经济也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自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开工建设以来,合肥如何抓住新机场建设有利时机,超前发展临空经济,也已成为各级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去年,合肥市政协委员叶竹提出《关于尽快启动新桥临空产业园建设的建议》、肥西县政协委员丁峰提出了《加快新桥国际机场临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提案。今年初,合肥市政协委员、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姚本伦通过市政协《建言献策》提出了《加快空港地区建设发展我市临空经济》的建议。这些意见建议得到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目前,《合肥新桥空港地区临空产业园概念规划》已编制完成,并将付诸实施。
新桥机场辐射带动能量巨大
“从一定意义上说,沿海发展靠海港,内陆发展靠河港、陆港、空港,而空港又显得尤为重要。临空经济将成为内陆城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武汉、郑州等中部省会城市纷纷抢滩临空经济情况下,合肥空港地区的建设迫在眉睫。 ”合肥市政协委员、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姚本伦说。
合肥为什么要加快空港地区建设?姚本伦给出了5大理由:一、发展临空经济是提升合肥战略地位的客观需要。从世界各大城市发展经验来看,凡国际性大都市、区域性中心城市都有一个国际性枢纽机场作为门户和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空港是城市开放的门户,是城市形象和开放程度的标志,机场的素质和临空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合肥在区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发展临空经济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抓手。长三角地区将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世界级城市群。机场作为发展对接的平台,其建设可以推进临空经济发展,必然促进合肥与长三角地区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上的流通,对于合肥经济的腾飞、功能的完善都有着战略性的支撑作用。
三、发展临空经济是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举措。临空经济正在逐步成长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美国西雅图、法国图卢兹这两个城市发展经验表明,临空经济区一般比整个城市的GDP增长率平均要快8%。经历10年发展之后,航空的发展对当地的投入产出比是1∶80,就业带动比例是1∶12。因此,新桥机场对合肥经济的辐射带动能量巨大,临空经济区将成为安徽省经济能量的放大器。加快临空经济发展是带动经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将是合肥乃至安徽率先实现中部崛起的又一助力。
四、发展临空经济是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临空经济是将航空产业、新兴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现代农业有效集聚在一个经济链中,形成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态,催生大量新的产业,转化应用大量知识经济成果。发展临空经济,是对多种经济要素在同一区域聚集发展模式的探索,必将丰富合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五、发展临空经济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强大推力。临空经济区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结果,其产业也处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之中。随着空港地区不断的发展成长,在空港周边将越来越多地集聚一些依托空港的高科技产业、总部经济、会展业等高附加值产业,而这些产业将不断带动合肥产业结构的升级。
空港地区建设可以实现合肥与长三角的无缝对接,加快产业转移,率先实现崛起;同时,可以打造航空枢纽,展示自身形象,提高合肥在区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依靠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这个支点,依靠临空经济的“杠杆效应”,必将产生出撬动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为合肥新一轮的腾飞注入强劲的新动力。
合肥临空经济当不甘落后
中部省会中,武汉市已于2008通过《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依托天河机场,打造临空经济区;郑州市也于2009年,提出依托新郑国际机场,打造临空经济增长极,助力中原崛起。姚本伦认为,合肥在临空经济区的建设上,已经落后,这势必导致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区域分工中的地位、形象。合肥应奋力直追,大力发展临空经济。
然而,合肥新桥空港地区配套设施建设已显滞后。2008年12月,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开始其建设工程,计划在2012年投入使用。目前,机场附近的配套设施,还没有动工建设。航空枢纽的建设,不仅仅是机场硬件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周边服务设施等软件的配套。临空经济的发展,重点是大量依托航空业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而不是航空运输业本身。
另一方面,高速铁路建设对航空业带来的冲击不可忽视。按照国家中长期铁路网建设规划,50万以上的大城市都将有高速铁路连接,这对航空业的冲击不可避免。合肥航空港受南京机场影响,同时省内黄山、阜阳、蚌埠、九华山,已建和在建机场也将分散客流。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加快推动航空枢纽的建设,合肥航空枢纽的地位、作用将被弱化。
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合肥经济圈辐射加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速形成等宏观背景下,合肥迫切需要提升自身实力,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与竞争。临空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引擎,是合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合肥已具备发展临空经济的基础,空港地区的建设刻不容缓。
相同的理念与不同的构想
按照合肥市政协委员叶竹建议,新桥临空产业园定位为:本着“绿色可持续城区”理念,依托机场,服务机场,形成以生态农业和都市农业为基础,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空港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全力打造集生活、生产、生态、休闲、商务、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临空经济区。园区位于合淮阜高速公路以西、江淮运河以东、合六叶高速公路以北、新桥机场周边的肥西县境内。布置三区一园一城,即:临空工业聚集区、临空物流区、临空生态农业区、空港休闲园、空港新城。
姚本伦则建议,合肥空港地区的核心战略应定位为:以航空产业为领航功能,航空物流、现代制造业为主导功能,同时发展商务办公、科技、教育、研发、创意、居住旅游、商贸服务、都市农业等产业,建设多元复合的综合性城市生态新区。合肥未来实现中部崛起、融入长三角的空中门户,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空间布局上规划以空港为中心形成五大功能区:临空商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园、临空物流园、综合商业服务区、生态社区。构建生态绿色廊道:倡导以紧凑集约性为理念,以高速公路、河流、城际铁路为生态廊道,形成“组团式、开放的网络空间”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集中体现空港地区滨水、绿色生态环境特色。
高起点、高标准与快速度
空港地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去年的提案中,肥西县政协委员丁峰建议,临空产业园规划区域大部分都是耕地,在规划区域内,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尽快调整修编,保障建设用地。同时创新工作思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快速度、高标准启动起步区的路网、电网、管网建设,做到硬化、绿化、亮化、积极为企业入驻创造条件。
姚本伦建议成立空港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制,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严格考核奖惩;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因为临空产业园建设规模大、涉及面广,需要得到安徽省乃至国家各方面的支持。
同时,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空港地区特别是临空经济核心区发展规划,理顺规划区域内的现有各项规划体系,做好各项专业规划之间的衔接。关键是要做好产业发展方面的规划,以及建立周边基础设施协调机制。同时,加大对空港周边经济区块的联动式开发规划,为临空经济联动区拓展预留空间。
在临空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上,要从合肥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全局出发,引进战略投资者。如在航空物流方面,要争取诸如联邦快递公司等世界级公司投资;在仓储方面,要引进日本、法国等先进设计、建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其他方面,如策划、营销方面,也要注意引进战略性的合作伙伴。 本报记者 毛学农
新闻推荐
本报讯 4月19日至20日,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王明方在合肥市调研,着重了解“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情况,为筹备召开省政协相关资政会作前期准备。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省政协秘书长王启敏等陪...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