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21日、22日,合肥市三位志愿者刘翔国、吴升根、赵夕周分别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合肥市第72、73、74例造干捐献者。面对等待救治的陌生患者,他们不负生命之托、义无反顾捐献出健康的“血液种子”,为患者送去了康复的希望。今年以来,合肥市已有17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创历史新高。
也算是圆了我救人的初心吧!
2014年,“90后”的刘翔国考入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专业,对造血干细胞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一次无偿献血时,他就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如果有幸与某位患者配型成功,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年4月,在安医大继续攻读硕士的刘翔国接到了合肥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没想到真的配型成功了!我觉得很幸运!”刘翔国说,“我觉得治病救人很了不起,很帅气!高考时就想报考临床专业,可惜分数不是很理想。没想到这次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有了救人一命的机会!”
虽然学业很忙,刘翔国还是空出时间准备捐献。经过高分辨配型复合检测、体检等环节,刘翔国顺利住进医院做采集准备。15日上午,经过约三个小时的采集,刘翔国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位身患地中海贫血的3岁男孩送去重获健康的希望。他说:“对方患者只有三岁,未来的路还很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自己的一点付出就能挽救患者生命,太值了!希望他能尽快好起来!”
如果能配上我还愿意捐!
吴升根在合肥从事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平时业务比较繁忙,和妻子两人又要上班、又要照顾两个孩子,常常是忙得团团转。接到红十字会电话时,吴升根觉得有点意外,“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已经十几年了,没想到真的能和患者配型成功,既然我是患者唯一的希望,那肯定得去救!”
由于工作和家庭事务实在协调不开,在住院做捐献准备时,吴升根又要打动员剂,又要兼顾工作,还要抽空接送孩子,他说:“确实很累,但我已经答应了捐献,就一定会坚持完成,不能让患者失望。”21日中午,吴升根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从采集室离开前,他看到走廊另一头的移植仓里,有两个孩子正在向他挥手微笑,“一瞬间我感触很深,那应该是正在治疗的患者吧,好像是在微笑着感谢捐献的人,如果以后我能和这些孩子配上,我还愿意再捐一次!”
是我平凡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赵夕周是肥东县应急管理局一位普通党员,也是一位退伍军人,当得知自己和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时,他特别高兴,“我就是一个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工作,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这次能够有一个救人的机会,我感觉特别荣幸,是我平凡人生中的高光时刻!现在我和患者配上了,我就想赶紧帮助他,把他从病痛中解救出来,接下来怎么做,我听你们安排!”
赵夕周还和家人说:“我是一位老党员,现在人民需要我,我必须挺身而出,而且我也非常乐意。”得知是救人的大事,家人都很支持,姐姐还从老家赶来,帮助赵夕周的妻子一起照顾两个孩子。赵夕周和单位请假时,单位领导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还关切地说:“七天假够不够?有需要尽管提!工作上的事情就放心交给同事,你一定要把救人这件事做好!”22日上午,赵夕周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那位素未谋面的患者,他想说:“朋友你好!希望你常怀感恩的心,积极勇敢地面对困难!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能够为陌生人无偿捐献“血液的种子”,既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也是一种大爱的体现。市民在无偿献血的同时填写《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并采集约8毫升血样,即可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合肥市红十字会荣获 “中国红十字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12月18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印发通知,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力以赴、冲锋在前,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进红十字会、优秀红十字工作者及志愿者进行表彰,共授予102个集体“中国红十字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100名同志“中国红十字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196名同志“中国红十字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志愿者”称号。其中,合肥市红十字会荣获“中国红十字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合肥市红十字会强化履职尽责、当好人道助手,做好捐赠款物接收、防控知识宣传等工作,业务尽心、服务热心、公示细心,在爱心群众和防疫一线之间架起了一座爱心的桥梁,全市红十字系统共筹集款物总价值3600余万元,为一线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成功募集医用N95口罩4260余只,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生命健康;还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为医务人员、社区群众等送去关爱和温暖,让每一份爱心及时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新闻推荐
东、西、南、北。四个字符圈出了一座城市的边界,也圈起了一段文化的轮廓。东,春方也。日出东方,这里成为了世间万物最先...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