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中的张成元 ○张成元正在方舱医院内为患者诊治 ○张成元与队友抵达武汉 ○通过手机与家人视频 ○张成元在隔离病区查房中□汪菲菲本刊记者陈强
因为爷爷因病离世,年少的他便立志从医;疫情来临时,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他,冲锋在救治一线,夜以继日地与疫情斗争;为了支援湖北抗击疫情,他义无反顾,选择逆行,先战方舱再战协和,用生命守护生命,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从医20年来,来自肥东县人民医院的张成元,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救死扶伤、敬佑生命”的承诺,而在近日揭晓的5月合肥好人评选中,他当选为敬业奉献类“合肥好人”。
年少时便立下从医志向
42岁的张成元出生于舒城县一个普通农户家中。由于父母平时忙于田中劳作,小时候的张成元便经常和爷爷在一起。
上世纪90年代,爷爷因病意外离世,让年少的张成元难以接受,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因此立下了长大后要做一名救死扶伤医务工作者的志向。
2000年从安徽医科大学毕业后,张成元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医生,实现了萦绕在心头多年的愿望。其间,为了跟上医学技术的发展,他又来到贵州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2015年,研究生毕业的他,作为人才被引进到肥东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成为一名主任医师。
“疫”线晕倒再次请战
庚子之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作为一名有着17年党龄、20年临床经验的医务工作者,张成元瞒着在北京读博的妻子,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按下红手印。
自1月21日踏进县人民医院的隔离病区后,张成元以身作则,冲锋在救治一线。作为病区负责人,白天他积极为患者治疗、查房、检查消毒、整理病历资料,晚上和大家一起学习、研讨最新诊治方案。作为支部书记,他每周一清晨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感悟党员初心和医务工作者的使命。
由于疫情严峻,张成元每天工作20多个小时,困了就靠在墙上休息一会,每天休息不到3小时……终于,超负荷的工作量,使得他在一次晨会中晕倒。院领导、同事们都劝他休息,但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张成元手捧“再请战书”二次请战;劝说不了,领导只好批准。一连18天,他始终以院为家,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一个老党员的光和热。
主动请命驰援武汉抗“疫”
当得知安徽省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三批启动时,身在隔离病区的张成元主动请命,成为医疗队中的一员,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是一名呼吸内科医生,也有抗击疫情的经验,我理应冲在一线”。
在武汉方舱医院,张成元成立了患者临时党支部,组建了患者交流群,每天都在群里给患者答疑解惑:药怎么吃,CT片子找不到了、出院小结找不到了、身体不舒服了……并成为群里被“艾特”最多、出现频率最高的专家,他也被方舱患者视为安徽省第三批援鄂医疗英雄团队中的优秀个人代表。
每每深夜时分,张成元还在逐一回复病患的提问,尤其到了后期,随着群里病友们身体的逐步恢复,他们的心理问题咨询开始多起来。张成元又热心帮着寻找心理专家团队。在他的带动下,患者从刚开始的焦虑苦闷,变得阳光开朗。在合肥休整隔离期间,张成元一直没有间断过对远在武汉患者的关心。
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休舱后,接到任务的张成元和其他队员,转战武汉协和医院西区,抢救重症患者。4月20日,在安徽省援鄂医疗队撤离武汉多日后,张成元还收到来自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46名病患寄来的联名感谢信和锦旗。
视每个病人为自己家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医20年来,张成元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敬佑生命”的承诺。除了常年无休,日常下班后,他都会来到科室病房里,陪一些病人唠家常;待回到家中时,已是华灯初上。“在我看来,每个病人就是我的家人,而保持好心情,是治好病的根本保证,只有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才能对症治疗”。
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张成元很少有时间陪家人,而在抗疫的60多天时间里,除了通过手机与家人视频外,他没有见过家人一面。每当通过手机听到母亲鼓励的话语时,一直坚强勇敢的他,眼中泛起了泪花。“我觉得挺对不起他们的,尤其是两周岁的小儿子。”谈及家人,张成元充满愧疚。
因为抗疫期间的突出表现,张成元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合肥市“五四”青年等殊荣,成为安徽省直接认定高一级职称的七名表彰人员之一,及至获评此次敬业奉献类“合肥好人”。
“其实,之前我就是本着能治好更多的患者,来到抗疫一线的。没想到,回来后国家和组织上先后给了我这么多荣誉,让我深感荣幸。这些荣誉也是对我的激励。接下来,我将再接再厉,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患者。”采访结束之际,张成元表示。
新闻推荐
近日,肥东县组织50家稻米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社会化服务组织,成立肥东县稻米产业协会,并谋划打造肥东稻米公用品牌。...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