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举办的肥东响导桃花节仿佛还在眼前,不经意间就到了6月,万亩桃园完全变了模样,从灼灼其华的桃花海,变成了味道鲜甜的桃子海。目前,响导万亩桃园各品种的桃子渐次成熟,每天都有数百名工人散落其中,与大自然抢时间,把桃子摘下枝头,送到市场上的摊头……以“桃花经济”“桃子经济”为代表,响导乡因地制宜,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产业扶贫之路,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让乡村环境美起来,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桃园摘桃忙,村民好挣钱
早上5点,天刚刚亮,肥东县响导乡许集社区的老万和老伴就起床了。他们简单吃了早餐,就骑着电瓶车去桃园摘桃了。这家桃园是当地种桃大户韩女士承包的,将近百亩,里面有水蜜桃、黄桃、油桃等多个品种,眼下正是桃子成熟期,每天都需要老万这样的工人来采摘。
“一天摘桃六七个小时,能赚六七十元呢,工钱都是当天现结。”70岁的老万高兴地说,家里的田地都流转出去了,平时没有农活干,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听说桃园桃子成熟需要工人采摘,就和老伴过来报了名,“也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了解到,在韩女士家的百亩桃园里,包括老万老两口在内,每天要有7名工人同时采摘,才能保证成熟的桃子能被及时采摘下来。这些工人大都是周边村庄的村民,以留守老人和妇女为主。
“现在是桃子采摘旺季,摘桃工人很抢手,要跑好远、出高价才能请得到。”韩女士说,夏季,响导乡整个万亩桃园里,每天有七八百名工人同时在摘桃。而在其它季节,需要为桃子剪枝、施肥、除草时,同样需要这么多工人。
产业兴起来,配套建起来
这几日,响导乡唐井村的郑亚军也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家承包的200亩桃园今年为他创收不少。尤其是5月份上市的油桃品质好,卖上了好价钱,平均一亩能赚到6000元。
“桃子收上来,能卖出去是最重要的。”郑亚军说,2016年承包桃园时,他还担心桃子收成后会卖不出去,现在看来完全是多虑了。
因为桃子品质好,响导万亩桃园的桃子销路很不错,远销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连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购商都“盯”着响导的万亩桃园,大货车一车一车地往外运桃子。
“园区的配套设施齐全,也为桃子的储运提供了良好条件。”郑亚军告诉记者,桃园里修了崭新的水泥路,大货车可以直接开进来,交通十分方便。今年4月底,由当地政府补贴建成的冷库也投入使用,他负责的这个冷库有100平方米,可储存桃子100吨,当地种桃大户都可以免费使用,如果桃子来不及装运,大家也不再怕放坏了。目前,万亩桃园范围内已建成冷库6个,基本满足种桃大户的储存需求。
记者了解到,响导的“桃经济”从每年3月持续至9月,从土地流转到农业种植,再到观光旅游,每年产值近7000万元,能带动数千人在家门口就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机遇。
家门口上班,扶贫更精准
除了聚焦“桃经济”,响导目前还发展了西瓜种植、鸵鸟养殖等特色种植和养殖产业,这些都兼具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特性,既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又能间接带动村民致富,特别是在对贫困户的扶持上有着很大的优势。
蒋祠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数百亩土地,建设蔬菜大棚,种植的西瓜、杭椒、水稻等深受市场青睐,当地村民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后既有田租收入,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挣钱。针对贫困户,合作社还有专门的帮扶,比如安排残疾、患病的人员在轻松的岗位上工作,年终为他们分红。
在响导宋盛村,有个远近闻名的鸵鸟养殖基地。90后小伙司武强靠养殖鸵鸟、鸸鹋、珍珠鸡等,年入百万元。目前,司武强还成立了特色养殖合作社,把村里的贫困户纳入进来,想带着乡亲一起致富。
说到扶贫就不得不说说响导的扶贫车间,这是一家服装公司,主要为品牌冲锋衣进行加工制作,出口到英国、美国等地。目前,该厂在职职工60多人。
服装厂不少人是贫困户,宋术琴是黄湖社区居民,是一名聋哑人,手部也有残疾,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十分贫困。宋术琴的亲戚找到服装厂负责人王道银,想把她安排到厂里上班,王道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一个月最低能拿到近2000元,也可补贴家用”。
“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扶贫,需要为贫困户谋一条长久的、可持续的生路。”响导乡政府一名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响导会通过发展产业,致力于乡村振兴,完善民生工程,让乡村更宜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安居乐业。
孙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王吉祥见习记者吕欢欢
新闻推荐
2019年,肥东县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支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园区等各类园区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